两面透明的玻璃合在一起,像个长方形的透明口袋,中间夹着中华慈善总会2010年的年度审计报告,共24页——10月11日,中华慈善总会通过“玻璃口袋”的造型向公众仔细晒账本。报告显示,2010年,中华慈善总会总支出70亿元,管理费仅为761万元,提取比例为0.11%,而会长范宝俊的年薪仅为4.8万元。
数据表明,2010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0415元,而范会长的年薪只有4.8万元;根据规定,公益慈善机构可以从捐赠收入中提取最高10%的费用作为经费,而中华慈善总会的提取比例竟然只有0.11%……这些“廉洁”的数字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不过最引人关注也最值得关注的还是那个长方形的“玻璃口袋”。
慈善总会为什么要做一个这样的“玻璃口袋”?因为慈善机构的账本就应该是“玻璃口袋”,慈善事业也被称为“玻璃瓶里的事业”。很显然,这是以一种形象的形式告诉人们慈善总会是透明的。表面上,这是一种“行为艺术”,实质上,也是一次“危机公关”。
什么“危机”?信任危机。今年6月份爆发的“郭美美事件”,先是将当事的中国红十字会推上风口浪尖,继而把几大慈善机构全部卷入其中。可以说,中国的慈善事业遭遇了不小的信任危机。
慈善机构怎样才能重获公众信任?如何才能促进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反复解释乃至信誓旦旦都是没有用的,行政监督以及邀请审计的效果也很有限,最好的办法就是信息公开,因为“阳光”是公信力的源泉,而公信是慈善事业的生命。实际上,主管部门以及慈善机构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行动——7月31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正式上线,首次公布了红会接收的数十万笔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而慈善总会的“玻璃口袋”也是一次有力的宣示。
当然,慈善总会这个“玻璃口袋”里公布的账单非常粗略,只有几个大项的总数,这是无法满足公众“胃口”的。譬如,不少对范会长低于北京市平均工资水平的年薪就持怀疑的态度。而要打消这样的疑虑,还需要进一步公布“明细”。
“玻璃口袋”只是一个比喻。公众需要的并不是一个有形的玻璃口袋,而是捐赠信息的彻底公开。令人欣慰的是,慈善总会对此也心知肚明。为进一步提高透明度,中华慈善总会表示将重建网站,把官方网站建成一个慈善捐助信息的公开平台。以后,捐赠人向慈善总会捐的每一元钱,都可清楚查询是否到账,并开具捐赠发票。果如此,慈善机构的“口袋”将真正“透明”——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