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公告时事  >> 考试公告   
考试公告
2020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科技强国
http://www.sdgwy.org       2019-06-08      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浙江公务员考试网(www.zjgwy.org)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科技强国”,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后能够有所收获。

 

  【背景链接】


  2019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扩大国际创新合作。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促进发明创造和转化运用。


  【综合分析】


  [提出观点]


  解决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短板问题,关键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权威论述]


  一些重大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攻坚克难。——习近平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习近平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习近平


  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习近平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习近平


  装备制造业的芯片,相当于人的心脏。心脏不强,体量再大也不算强。——习近平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习近平


  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习近平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习近平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习近平


  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要有这么一股劲,要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和追求,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突破。——习近平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习近平


  [重要意义]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要迈向中高端,根本上靠的是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20世纪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之所以长期保持制造强国的地位,根本原因就是在装备、材料、信息、生物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始终保持领先。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但离制造强国仍有较大距离,症结就在于核心技术积累不足,严重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能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新动能首先来源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而新兴产业通常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和大规模商用的直接结果。当前,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物联网、区块链、新材料等领域显现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以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催生和培育新兴产业。同时,新动能还源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保障产业安全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发达国家在一些关键技术与核心产品上对我实施出口管制,我国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互联网、高端生产装备、新材料等多个领域都存在产业安全风险隐患,相关制造业不仅面临低端锁定困境,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对于国防科技工业来说,核心技术更是买不来的,要突破制约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就必须下大力气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研究支撑不够。基础研究是引领创新发展的源头,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原动力,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但原始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基础研究的短板依旧明显。其中,企业基础研究意愿低、投入少、能力弱是重要原因。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不高,导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动力不足、进展缓慢、效果欠佳。


  二是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关键共性技术具有基础性、关联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属于竞争前技术,能够在多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并产生深度影响。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通常是各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多元化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尚未建立,组织机制不健全,政策支持不连贯,经费投入不足,平台运作不理想,成果共享和推广应用机制亟待完善。


  三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到位。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够加速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深度融合不够,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发创新活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不足,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仍不够突出,大量的创新成果停留在论文、专利阶段,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之技术市场发展滞后,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倾向于自己设立公司进行成果转化,而不是转让给相关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造成影响。


  四是创新人才的制约日益突出。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才队伍充实,但高精尖人才特别是从事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创新人才仍比较短缺。受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挤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影响,高端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纷纷从制造业领域流出,对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带来较大冲击。根据有关高校发布的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名校毕业生就业行业首选金融业。实践中,制造业高端研发人才缺口较大,进一步抬高了研发活动的人工成本,抑制了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动力和能力。


  [参考对策]


  一是建立健全基础研究支撑体系。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前瞻部署,推动不同领域创新要素有效对接。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引导技术能力突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健全技术创新基金运行机制,引导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加强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引导有条件的院所更多聚焦科学前沿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始创新高地。继续完善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分类评价机制,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必要条件。


  建立健全制造业创新体系。按照“一个明确,四个突出”的思路,明确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这一功能定位,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中心要突出市场化,按照“小核心、大协作”的模式,以资本为纽带整合资源,遵循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营。要突出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服务、产业孵化、知识产权运营等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基于自我造血的循环发展。同时,统筹推进国家和省两级创新中心建设,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创新体系。


  建立健全产业创新生态体系。继续健全产业与科技协同对接机制,围绕制造业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需求,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入揭榜挂帅机制,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面向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设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力度,为产业协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机制和模式,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构建一支高素质、能够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在我国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眼光的战略科学家群体。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各类人才计划,突出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培育。进一步健全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有利于高端人才创新的评价标准和制度。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


  1.关键核心技术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


  2.核心技术是强国之匙


  3.创新发展 核心技术当自强


  [精彩开头]


  示例一


  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从大到强、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见证者、建设者,也分享着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摆脱了特大洪涝灾害泛滥肆虐的威胁;高铁带来的便捷和舒适,过去做梦也想不到。伟大成就、巨大变化背后的主要推力,是大国重器,核心技术。


  示例二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但我国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还不够,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核心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多措并举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技术创新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基石。


  [精彩结尾]


  示例一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实践证明,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让创新真正成为第一动力,中国制造必将加快迈向中高端,全球竞争力必将大幅提升。


  示例二


  走过了万水千山,才能更好地欣赏风景之美,更深地理解跋山涉水的意义所在。今天,当人们看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升空的场景,坐在“复兴号”上感受风驰电掣的速度,或许少了一些激动,多了几分淡然。然而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多少坎坷,攻克了多少难关,又成就了多少传奇。创新永无止境,下定决心、保持恒心、增强信心,自主创新的中国故事,必定写下更加惊艳世界的篇章。


  申论范文


  用持之以恒的创新提升核心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成就显著,产业转型升级进展明显,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但是我国很多领域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依然存在。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增强“四个自信”。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只有增强“四个自信”,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自控,才能助力实现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得有标志性科技成就,需要我们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回顾历史,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应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统筹安排、协同创新,力争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做好人才工作。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技队伍,但是仍然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在工程领域,同样存在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环节脱离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的基础科研队伍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积累人力资本,形成包容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指出:“核心技术要取得突破,就要有决心、恒心、重心。” 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需要长期的坚持与投入,需要各方下定决心、抓住重点、倾心付出和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领域的群体突破,我们只有矢志不移自主创新,才能实现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