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公告时事  >> 考试公告   
考试公告
山东公务员热点调查:你为什么考公务员?
http://www.sdgwy.org       2013-09-12      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山东公务员考试网就大家为什么考公务员进行了一项调查,原因可谓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有的是跟风,有的是父母逼得,有的是感觉公务员金饭碗等等。

  一、金饭碗论:

  一些报考者说,“公务员现在已经不是铁饭碗了,它是金饭碗”;“生老病死都有国家管着,你还担心什么?”由此,公务员考试成为比高考还难的“国考”,令人趋之若鹜。

  二、报效国家论:

  也有人认为,“首先公务员是为国家机构服务的,学业有成,积累了一些知识,我想服务于国家,同时也可以磨练自己,多多少少为祖国为社会出一份力。”

  三、光宗耀祖论:

  历史上,中国人是个重视面子的民族,而且是个以做官为人生第一目标的民族。

  四、上班轻松论:

  许多人认为,公务员上班相对轻松,看看报纸了,喝喝茶,那日子多清闲啊。

  五、待遇有保障、福利好论:

  有网友说,你见过现在公务员有买不起房子的吗?

  看病不花钱。

  经常出国旅游。

  一块钱能当两块用。

  出门有车开,吃饭不花钱。

  或早或晚,我们都做过自己的职业规划,也为之努力奋斗过。如今选择考公的考生们都清楚的知道,考公之路本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要不是最前面的那个,无论有多么优秀,都不会到达彼岸。选择考公就是一条披荆斩棘之路,山东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sdgwy.org/)根据多年经验,为考生们提供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及全真模拟试卷,由山东公务员网考试教材研究小组编写的《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一本通》,针对山东省公务员考试,为考生找出一条捷径。

  山东公务员考试网在调查中,有经过努力成果上岸的,也有还在奋力拼搏的,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漫漫公考路:2年来参加了8次考试,考公务员是让父母放心

  陈亮(化名),2005年大学本科毕业,法律专业,现在上海市一街道办事处工作。从2005年起,他参加过3次国家公务员考试,2次上海市公务员考试,3次“蓄水池”(储备干部)考试。

  2005年,陈亮参加了“双考”,国家公务员和上海市公务员考试都报了名——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和共青团上海市委。考试双双通过,但阴差阳错,他没被录取。

  去年,他考国家公务员差了0.2分。上海卷笔试通过了,但体检了好几轮之后,还是被刷了下来。前几天,他又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感觉“国考”越来越难,答题时间也不够用。考完后心里没底。不过国家公务员并非他的主攻目标,接下来的上海公务员考试才是最要紧的。

  陈亮的职业目标很明确:从政。这也是他坚持不懈考公务员的原因。可是像他这样对待公务员考试、对待自己职业规划的人有几个呢?

  点评:国考与省考并不冲突,考生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报考一些,一方面可以为自己多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不是每次考试与你报考同一职位的人都是“大神”级别的,说不定你就走运了!

  不做律师做公务员:

  钱小姐现在是一个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她是法律专业的硕士,择业时,这个专业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当律师,二是考公务员。钱小姐权衡利弊之后,还是选择了公务员这条路。

  点评:许多考生的专业比较冷门,或者就业面不广,如果选择考公宜尽早准备,这类考生的竞争压力最大,选择的职位不多,并且竞争者很多!

  专业“考碗族”: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李英称自己是专业“考碗族”,为了“考碗”她放弃了考研,也不忙于赶赴各种招聘会。

  “现在,我的首要任务就是准备公务员考试,这可能有点‘破釜沉舟’的意味。但如果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奔波于各个招聘会,就会分散精力,到头来得不偿失。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她说。

  那么,“考碗”是不二选择?李英的答案耐人寻味。“去‘端公家饭碗'’吃皇粮‘这些想法可能有些’守旧‘,但在目前的就业压力下,我觉得很实际。”

  虽然李英的专业是热门的传媒类专业,但她并不看好自己的就业形势。“以前我也觉得自己专业的前景好。但后来我发现,其实它徒有’名声‘,这个职业不仅工作辛苦,竞争还很残酷。虽然当公务员也一样没有’钱途‘,但它起码能给我稳定的生活。”

  而李英父母的支持,更坚定了她的“考碗”志向。李英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当地的公务员,母亲则为三家个体户做兼职会计。

  父母工作待遇的差距,让李英向往成为“公务员”。她说:“爸爸工作不忙,工资照发,逢年过节还有福利,而妈妈经常从早忙到晚,不仅福利指望不上,还常被老板拖欠工资。这样看来,公务员是份不错的工作。”而父母也一直希望她能成为公务员,“他们觉得公务员工作安稳,适合女孩子。”此外,李英还觉得去外企等待遇好的单位会经常面临竞争和淘汰,相比之下公务员队伍中的竞争压力小一些。

  而为了公务员考试,李英已花费近千元。“过两天去外省市参加考试,还得花更多钱。不过,只要能考上,再多的苦也不白吃,再多的钱也不白花,毕竟工作是关系到一辈子的选择。”她说。

  业余“考碗族”:求职路上的被动选择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应届毕业生刘可的“考碗”经历则“潇洒”得多。

  “没有认真复习,只买了些题做做。”刘可将自己去年的“考碗”经历戏称为“蜻蜓点水”。她说:“其实我对当公务员没多大期望。这不是我的唯一选择,我只不过想给自己提供更多机会。再说,公务员考试就好比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如果我真能挤过去,那真是’天上掉馅饼‘的事。但即使没有,我也无所谓,全当为自己积累经验了,据说不少大企业招人,就是参照公务员考试的模式出题。” 而除了“考碗”,刘可还为自己报考了研究生、托福、GRE及法律专业相关认证考试。除此之外,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宣讲会、招聘会。

  “多个机会多条路,再说,不努力尝试,就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她说。

  不过这些尝试也让刘可花费了不少精力和财力,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泡在自习室是刘可的家常便饭,而报名费、资料费等高额的求职成本也让她吃不消。为此,刘可感到很茫然:“不知道自己的付出什么时候才能有回报,为能得到好工作,我已使出浑身解数,我觉得自己很被动,有些力不从心。”不知如何选择,如何取舍,使刘可觉得自己的求职路更加漫长。

  理性“考碗族”:职业理想与“皇粮”无关

  还有一部分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不经意间加入了“考碗”的大军。对他们来说,吃不吃“皇粮”无所谓,重要的是找到与自己专业和兴趣爱好相符的工作,这些人相对也比较理智。 张筱玉去年毕业于北京一所知名外语大学的西班牙语系,她希望找到一个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来学以致用。西语作为稀缺人才,几大部委每年都会到他们学校招不少人,但是在公务员“凡进必考”原则的影响下,考试这一关是必须通过的。她说:“我和许多同学都属于不经意间加入了所谓的’考碗‘大军。其实对于我们而言,考公务员已经不单单是个饭碗问题了,它只是我们实现自己职业规划的一步而已。拿我来说,到商务部工作是我的理想,但绝对不是唯一选择。”

  在去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张筱玉以2分之差与商务部的公务员职位失之交臂,她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毕竟进入商务部是她的梦想但不是唯一的选择。如今她在北京一家大型媒体从事着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并积极申请派驻国外的机会。工作后她对“考碗”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她说她不会再为了考公务员而考公务员,她认为实力和兴趣才是衡量是否适宜从事某项工作的标准,她对自己现在工作和生活的状态都感到很满意。

  点评:这三类是大多数考碗族的真实写照,如果做好长期考碗的打算,可以将战线拉长,8-10个月左右,从打牢基础开始,逐个模块复习,最后再冲刺复习,《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一本通》的复习思路也是如此,是山东公务员考试网组织编写的专门针对山东公务员考试的复习教材,也是备考山东公务员考试主要用书,在考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国家政策规定:

  从国际上看,多数国家公务员的社会地位比较高,收入加福利普遍趋于社会中上层。若与西方国家作直接对比,中国公务员可量化的收入不及人家,但就在国内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而言,中国公务员足以成为最幸福的社会阶层之一。我们知道“权、责、利”是讲究对等与制衡的。中国公务员所拥有的权力,掌握的社会公共资源、话语权,获取的利益和待遇,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职业风险,长期处于不相匹配状态。举一个例子,《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颁行11年来,平均每年不到万分之三的淘汰率,公务员几乎如同零风险职业,而同期公务员的社会评价却呈一路走低。

  公务员职业风险加大

  考生“剃头挑子一头热”,报名、培训、考试,不亦乐乎。考试的另一头——招考方,对报考者的素质和心态又是如何看待的?共青团闸北区委副书记黄蓓华,以自己10年公务员从业经验,谈了一些个人想法。她曾经是1997年恢复公务员社会招考的第一批考生。

  她认为,很多年轻人在报考公务员之前,完全冲着对公务员的传统印象——稳定、收益高、淘汰率低,特别是有很多人受了父母的影响,盲目报考。但这个职业正在慢慢发生变化,一系列行政法规的出台,对公务员的要求不断提高,职业风险加大。如果一味抱着传统的想法,走进这个行列后,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