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2010年高考志愿填报正式拉开序幕。填报提前录取批次院校志愿的考生可以进行填报提前录取批次院校以及本一、本二阶段志愿了,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为6月28日24时。不填报提前录取批次院校志愿的本一省控线上的考生6月29日起填报本一、本二院校志愿,而本一省控线下、第一阶段资格线上的考生则要从7月1日起填报。这两类考生填报志愿的截止时间为7月2日24时。虽然填报时间已经不多,但记者从昨日市一中高招咨询会上家长和考生们的反应中看到,很多人根本还没有“准备好”,甚至对最基础的平行志愿也还是一知半解。为此,市招办主任表示,家长和考生一定要再多“看看书”――招生考试专刊和白皮书不要放在家里晾着,否则谁也不能保证你能填好志愿表。 翻开招生考试专刊,第3页上就有一篇《平行院校志愿投档说明》,但前来咨询的家长或考生十个有九个不知道什么叫做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如何投档。市招办有关人士表示,考生不知道那是不够用功,家长不知道就是不够关心孩子,怎么会到现在还来询问最基础的问题呢?很多家长都表示高校要求他们把自己的学校写在A志愿上,所以A志愿是不是就是第一志愿?事实上,平行志愿的最大改革就是取消了原先所谓的第一、第二志愿的排序和录取方式。平行志愿是按照分数优先投档的,而不是志愿优先,学校录取你是因为你的分数达标了,而不是因为你把它放到了A志愿。无论学校被你填在A、B、C哪一栏,只要你的分数达到了,你都会被录取。但院校为什么要坚持A志愿呢?那是因为投档时志愿检索依然是按照A、B、C的顺序来的,所以,被填在A志愿的高校自然能优先挑选更多的高分考生。所以,院校要求A志愿只是为了保证更好更多的生源供挑选罢了。但A志愿对考生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根据检索顺序就能看出,考生应当把自己最喜欢、最想去的学校填报在A志愿,这样就能从最喜欢的开始被检索了,增加了进入最喜欢高校的机会。
“白皮书”就是那本厚厚的录取资料汇编,里面有2007年到2009年所有高校的录取信息,最高分、最低分、录取人数、征求志愿信息等等。虽然今年文理分开,去年的一条线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但是这本书里却有着大量的实用信息。比如一名理科考生考了365分,比今年的省控线高出10分,现在你不能简单地用去年的省控线348分作为基准线,但是你至少能找到一批去年在省控线上10分左右的院校,然后一个一个排查去年该校物理选课录取专业的分数,然后再结合计划量等信息,和自己的成绩、排名进行对比,也能得出一个基本的范围和概念。但是一些家长和考生却“懒得”去做“功课”。在昨日的咨询现场,很多家长和考生往往都是甩出一个标准问题:“我孩子考了xx分,能报什么学校?”你的孩子有什么兴趣爱好,他/她将来的志向是什么,喜欢去哪个城市学习……这些问题难道是市招办的工作人员或是哪个高校的招生老师能回答的吗?这是应该考生和家长自己综合考虑才能得出的结论。有关人士认为,人人都想要填报一张“完美”的志愿表,但却不想花时间、花精力,这怎么可能呢?虽然手头的信息量很大,有很多数据需要计算,但是建议考生和家长再忙个几天,来完成这些基础工作,不要让12年的辛苦学习最后因为一张没有认真填的志愿表被浪费了。
市招办邹主任表示,无锡的考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选择面普遍较窄。尤其是对地理位置的选择,通常不是上海就是南京,不得已走远点,就是浙江,再来就是“大城市”北京之类,实在是过于集中。而集中的后果自然也可想而知,院校多了选择,考生就少了机会。因此,建议考生和家长不要局限在那些所谓的大城市、发达城市,“又不是出去旅游,是选择学习环境,一个城市的大学不错,不等于说这个城市一定经济很好。”例如苏北的部分院校其实就有不错的历史人文底蕴,只是苏南的孩子一听苏北就习惯性排斥,导致苏北院校常常在苏南遭遇严寒。
这里要提醒,很多贴线考生,尤其是本一阶段的,其实一般都能走掉,但如果放不下身架,总想找个地方好、学校好、专业又好的志愿,这怎么可能呢?因此家长和考生还是要放平心态,能走则走,不要多留,这是一个绝对不会错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