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公告时事  >> 每日练习   
每日练习
2016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语句表达每日一练(13)
http://www.sdgwy.org       2015-11-30      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1.“土地代耕”是指一些不愿种地或者没能力种地的农民将土地委托给大户或专业合作社,由其代耕、代种。对农民而言,支付一定服务费用,保证自家土地不撂荒,还能增产增收;对代耕大户或合作社而言,收入主要靠代耕费及赚取农资差价等。在一些地区,农民“不想种又舍不得”,在打工和务农之间两头忙,两头不得利。而“土地代耕”一方面有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发展,解决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为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创造条件。


  根据这段文字,对“土地代耕”理解准确的是(  )


  A.有助于彻底解决土地撂荒的问题


  B.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C.会显着降低农民务农的积极性


  D.既便于农民外出打工又能增加收入


  2.种粮大户们认为,要真正使种粮有效益,农民种粮有积极性,一方面是要加大对种粮新主体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各类补贴力度,规范操作运行,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到农民手中,使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另一方面,要对稳定多年的种粮规模经营主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基础能力建设、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向种粮大户及粮食专业合作社倾斜。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加大扶持力度有助于提高种粮积极性


  B.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大小取决于种粮的收益


  C.种粮大户及粮食专业合作社应该享有政策优惠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种粮积极性


  3.当前意义上的人民福祉已经不同于历史上简单的温饱状态,而是包括极为丰富的内容:既包括人民的权利和尊严,也包括人民的收入和消费,同时也涉及自由、安全、社会保障和精神生活等方面。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人民福祉的内涵相比以往有了巨大的变化


  B.人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温饱状态了


  C.人民福祉的含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丰富


  D.人民福祉已经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过渡


  4.宋、明、清三代,非进士出身者,基本上无法成为宰相,而许多炙手可热的官职,也规定不是进士出身者不许担任。能考上一个进士,已经殊为不易,更何况作为进士中第一名的状元了!状元一旦出笼,便立刻进入国家的储才机构--翰林院,被作为未来的宰相加以重点培养,各种别人削尖了脑袋也谋不到的美差也会扑面而来,挡都挡不住。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考取状元是成为宰相的必经之路


  B.重要官职都由进士出身者担任


  C.状元在仕途上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D.只有状元才能进入翰林院


  5.人力资源竞争,固然是一种市场竞争,却与普通商品的市场属性有所不同。薪资待遇固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劳动者对于职业的权衡,却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因此,人力资源的竞争,必须回归以人为本的理念。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人力资源与普通商品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B.劳动者在选择职业时不再考虑薪资待遇


  C.劳动者会从多方面综合考量职业


  D.只要以人为本就能在人力资源竞争中获胜

 

    山东公务员考试网(www.sdgwy.org) 题目或解析有误,我要纠错


  1.【解析】D。细节理解题。文段中说“保证自家土地不撂荒”,而A项“彻底解决”偷换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排除。文段最后一句说“另一方面也为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创造条件”,可见B项“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表述错误。C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中未提及务农积极性。D项是对文段中“土地代耕”之于农民好处的同义替换,理解准确,当选。


  2.【解析】B。细节理解题。文中描述了如何使种粮有效益以及农民种粮有积极性,这两个方面是并列关系,而B项将其描述成了条件关系,当选。


  3.【解析】A。原文只有一句话,前半句说人民福祉不同以往,冒号后面具体解释说明,因此前半句是重点,讲的是和以前的变化,A项当选。


  4.【解析】C。文段说状元立刻进入翰林院,因此有更好的机会,即有更好的发展,因此C项当选。A项,文段只是说非进士出身基本无法成宰相,而不是状元。B项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D项,文中说状元可立刻进翰林院,没有说只有状元才可以,偷换逻辑。


  5.【解析】C。细节理解题。A项说的是人力资本与普通商品的本质不同,而文段中描述的是人力资源竞争同普通商品的市场属性的不同,A项偷换了概念,排除。文段中只是强调薪资待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B项的表述过于绝对了,排除。文段最后一句使用了“必须”这一关系词,属于必要条件关系,而D项是充分条件关系,排除。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