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词填空是言语理解题的重头戏,也是考生在考试过程当中容易纠结和迷糊的难点所在。实际上,任何一道行测题都有它独特的解题方法,并且考生要坚信一点:行测试卷是具有很强的合理性的,出题人在较短时间内设置较多数量的题目并不是故意为难考生,而是每一道题都提供了有效的解题信息,关键在于考生是否能够迅速正确的找到这个和正确答案相关的重要信息。这一点在选词填空这一题型当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面对两个或者更多让人纠结的答案时,如果可以找到这样的有效信息,便可以快速的确定正确答案,而不是一直处在云里雾里的状态当中。这一方法我们称之为“寻找对应词”。
例1、这些在今天看起来新奇、鲜活的历史,在当时却是____的事情,并不被社会重视,大多是作为轶闻而散见于外地来京人士的私人笔记或清末以来出现的报章之中。资料的极端___,成为社会史研究者和爱好者进入这个领域的重重难关。(2010年联考试题)
A、街谈巷议 晦涩 B、耳熟能详 隐秘
C、司空见惯 分散 D、妇孺皆知 匮乏
本题的选项极具迷惑性,第一个空的四个成语意思重叠度极高,都表达了广为人知的含义,且第二个空的每一个答案和离横线最近的“极端”一词都可以成为搭配。根据文意,可以将A、B两个选项排除,考生一般会在“极端分散”和“极端匮乏”两个选项中徘徊。而“极端匮乏”是我们平时熟知熟用的组合搭配,此时只靠语感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这个时候就要格外小心,不能简单根据个人既有的知识体系对言语题的答案做出简单判断,而是要全面依托给出的文段寻找答案。带着这样的注意和寻找对应词的良好意识,重新阅读文段,我们便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重点注意到之前阅读文段时被忽略的一个词,即“散见”,这个关键词有效的告知我们,此题的正确答案就是“分散”这个同文段中“散见”一词有着良好的对应和呼应的词,并由此确定正确答案为C。
这并不是一个个例,在选词填空题中,会出现很多这样的情况。这一方法通常运用在多个选项中的词汇之间的含义几乎没有重叠并且和文段已知内容都可做合适搭配的情况下。此时,仅就选项进行过多的考虑已经毫无意义,所以应该回归文段。这一方法的重点在于在头脑中树立起寻找对应词的良好意识,对文段做有意识有针对性的阅读。这一方法在学习初期,学员经常会觉得不好把握,但在今后更多的练习过程当中多加运用,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要带着一颗找恋人的心去找文段当中的对应词,一方面坚信茫茫人海中一定存在着属于你的另外一半苹果;另一方面要根据某些标准做有针对性的寻找,你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