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行测资料  >> 判断   
判断
分析推理技巧及例题精讲_2017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
http://www.sdgwy.org       2017-04-11      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今天山东公务员考试网(www.sdgwy.org)针对行测判断推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希望考生能够好好掌握。


  一、概念简述


  分析推理题目,也就是不需要用到逻辑的基础知识解题的题目,可以说是单纯考大家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类题目。这类题目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都经常出现,通常来说每套试卷都会有至少一道题,需要大家引起重视。这类题目有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本讲主要介绍这些方法。


  二、解题方法


  排除法和假设法这两种方法是大家都会的方法,普适性最强。


  (一)排除法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有些题目涉及了很多条件,非常复杂,而且选项也涉及了多种元素,很难直接通过题干进行推理,或者即使可以进行推理也不能很快地推出答案。遇到这类题目时,我们就可以考虑排除法,首先排除与条件不符合的选项;并在推导过程中,边推导边排除错误的选项。


  【例题1】甲、乙、丙均为教师,其中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是中学教师,一位是小学教师。并且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


  由此可以推出()。


  A.甲是小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B.甲是中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C.甲是大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中学教师


  D.甲是大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小学教师


  【解析】这个题目涉及了多个条件,而且选项都涉及三个人物,如果能直接排除掉错误选项,显然能节省时间。


  根据题干“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可知乙和丙都不是小学老师,所以甲是小学老师,对照选项,即可排除B、C、D三项。因此,答案选A。


  【例题2】甲、乙、丙、丁是四位天资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已知:


  (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2)画家曾为乙和作家两个人画过肖像。


  (3)作家正准备写一本甲的传记,他所写的丁的传记是畅销书。


  (4)甲从来没有见过丙。


  下面哪一选项正确地描述了每个人的身份?


  A.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画家,丁是舞蹈家


  B.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画家


  C.甲是画家,乙是舞蹈家,丙是歌唱家,丁是作家


  D.甲是作家,乙是画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


  【解析】这个题目和上一个题目很像,题干涉及四个人对应四个不同的职业,且四个选项各不相同,可以用排除法。


  根据条件(1)可知甲和丙不是歌唱家,因此排除A、C两项;根据条件(2)可知乙不是画家和作家,排除D项。因此,答案选B。


  【例题3】在夏夜星空的某一区域,有7颗明亮的星星:A星、B星、C星、D星、E星、F星、G星,它们由北至南排列成一条直线,同时发现:


  (1)C星与E星相邻;


  (2)B星和F星相邻;


  (3)F星与C星相邻;


  (4)C星在B星北侧,且位于7颗星的正中。


  据此,7颗星由北至南的顺序不可以是()。


  A.A星、D星、E星、C星、F星、B星、G星


  B.G星、A星、E星、C星、F星、B星、D星


  C.D星、G星、E星、C星、B星、A星、F星


  D.G星、D星、E星、C星、F星、B星、A星


  【解析】先看条件(1),四个选项都符合,再看条件(2),C项不符合,则答案选C。


  (二)假设法


  假设法即假设某个命题是真的(或假的),代入题干所给的信息中,检验是否会产生矛盾。如果产生矛盾,那么这个假设就是错误的。假设法一般运用于题干条件较多并且不太确定,由这些条件出发无法直接推理的一类题目。


  1、选项假设法


  当假设的这个命题是选项时,需要代回到题干进行验证,因此又可以称为假设代入法。


  在题目信息比较繁琐,对题目的解答没有思路,而通过题干又不能进行有效排除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换个角度,从选项出发,将答案分别代入到题干中,直至选择出符合题干意思的一个选项。这种方法比较实用,但所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所以,这种方法适用于选项比较简单或者由题干无法推理的题目。


  根据假设选项的真假,可以分为两类:正向假设代入法和反向假设代入法。其中正向假设代入法在解分析推理题时使用较多。


  正向假设代入法是直接将选项代入题干。如果假设的选项代回题干不会产生矛盾,则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的;如果使得题干出现矛盾,则这个选项就是错误的,继续假设别的选项正确,直至选出正确答案。


  【例题1】小明忘记了今天是星期几,于是他去问O、P、Q三人。O回答:“我也忘记今天是星期几了,但你可以去问P、Q两人。”P回答:“昨天是我说谎的日子。”Q的回答和P一样。


  已知:


  ①O从来不说谎;


  ②P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这三天说谎,其余时间都讲真话;


  ③Q在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这三天说谎,其余时间都讲真话。


  根据以上条件,今天是星期几?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四 D.星期天


  【解析】这个题我们显然只从题干出发无法进行推理,这时可以从选项入手,使用代入法来解题。


  将A项代入,昨天是周日,P今天说假话,昨天说真话,符合题意;但Q今天说真话,昨天也说真话,不符合题意,排除。同理,将B、D两项代入均不符合题意。将C项代入,P今天说真话,昨天说假话;Q今天说假话,昨天说真话,符合题意。因此,答案选C。


  反向假设代入法是将一个选项的否定代入题干。如果将一个选项的否定代入题干后出现矛盾,则该项一定真,一定是结论。


  【例题2】曙光研究所为了加强与合作单位的科研合作,需要派出若干名科技人员前往合作单位开展工作。根据工作要求,研究所领导决定:


  (1)在甲和乙两人中至少要派出一人;


  (2)在乙与丙两人中至多能派出一人;


  (3)如果派出丁,则丙和戊两人都要派出;


  (4)在甲、乙、丙、丁、戊等5人中至少应派出3人。


  据此,可以推出必定会派出()。


  A.乙 B.丙 C.丁 D.戊


  【解析】题干的四个条件都涉及了多个人,且由这四个条件显然不能进行有效推理,考虑使用代入法。如果正向代入,即使能推出派出3个人或以上,也不是必定派出的,所以只能使用反向代入,当假设某个人不派出时,与题干矛盾,则那个人必定会派出。


  假设乙不派出,由(1)知派出甲,由(3)(4)得派出丙、戊;假设丙不派出,由(3)知不派出丁,可以派出甲、乙、戊;假设丁不派出,可以派出甲、戊,再从乙、丙中挑一个;假设戊不派出,由(3)知不派出丁,由(2)知乙、丙至少有一个不派出,只能派出两人,此时与(4)矛盾。故答案选D。


  【点拨】由这个题可以看出,反向代入法在题干问“必然为真”或“不可能为假”之类的问题时可使用。


  2、题干条件假设法


  所谓题干条件假设法就是假设题干中的某一条件是正确的,然后代入到题干中,进行验证的方法。题干条件假设法适用于题干条件简单,但选项较为复杂的题目。


  运用假设法的题目与运用代入法的题目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题干给出很多条件,且由这些条件出发无法直接推理。


  假设法即假设某个命题是真的(或假的),代入题干所给的信息中,检验是否会产生矛盾。如果产生矛盾,那么这个假设就是错误的。当假设的这个命题是选项时,这种方法就是代入法了。所以假设法通常在没有思路,又不能使用代入法或者使用代入法较为繁琐的题目中使用。


  【例题】甲、乙、丙三人来自学校足球队、乒乓球队、篮球队。下列说法只有一种是对的:


  (1)甲是足球队的;(2)乙不是足球队的;(3)丙不是篮球队的。


  甲、乙、丙三人分别是哪一个队的?


  A.甲是足球队的;乙是篮球队的;丙是乒乓球队的


  B.甲是篮球队的;乙是足球队的;丙是乒乓球队的


  C.甲是乒乓球队的;乙是足球队的;丙是篮球队的


  D.甲是乒乓球队的;乙是篮球队的;丙是足球队的


  【解析】这个题显然不能从题干直接推理,只能用假设法。由于选项比较复杂,使用选项假设法容易出错,这时可以用题干条件假设法。


  假设(1)是正确的,则(2)、(3)是错的,那么乙也是足球队的,与题设矛盾;假设(2)是正确的,那么丙是篮球队的,甲和乙都是乒乓球队的,与题设矛盾;假设(3)是正确的,那么乙是足球队的,甲是篮球队的,丙是乒乓球队的,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点拨】假设法比较适用于“真假型”的题目,尤其是当选项比较繁琐时,可通过假设题干命题为真(假)来进行推理。当只有一真时,假设命题为真;当只有一假时,假设命题为假。


  3、极端假设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数量关系不明确的题目。如果数量关系不明确,则可以假设是其中某个极端,这样便能够快速得出答案。


  采用极端假设时要注意,在符合陈述特点时做到极端。


  【例题】在某政府机关的选调生中,理科毕业的多于文科毕业的,女性多于男性。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关于该机关选调生的断定也一定是真的?


  I.文科毕业的女性多于文科毕业的男性


  II.理科毕业的男性多于文科毕业的男性


  III.理科毕业的女性多于文科毕业的男性


  A.只有I和II  B.只有III


  C.只有II和III  D.I、II和III


  【解析】假设政府机关中全部都是理科毕业的女性,这是符合题干条件的最极端假设,则只有III是正确的,Ⅰ和Ⅱ都无法判断。故答案选B。


  (三)找突破口法


  所谓找突破口法,就是在读比较复杂的题干时,迅速理清思路,快速找出解题的切入点的解题方法。如果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将大大简化解题步骤,从而节约时间。这类题目通常也可以用假设法或代入法解题,只是费时较多。


  题目的突破口一般存在于比较特殊的条件中。在题干给出的若干条件或各选项中,如果有一个条件被反复提及,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条件,或者通过某些条件能够直接肯定或否定某些选项,则这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例题1】A、B、C、D参赛,其成绩各不相同,有甲、乙、丙三人对此作了猜测。甲说:“A得第一名,B得第二名”,乙说:“C得第二名,D得第四名”;丙说:“A得第二名,D得第四名”。实际情况是三人都猜对了一半。


  则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A第二,D第四 B.A第一,C第三


  C.B第一,D第三 D.C第一,D第四


  【解析】此题每个人的话都有一半是真一半是假,采用代入法或者假设法比较耗费时间。仔细观察三个人的话,有两句话后半句都是“D得第四名”,而前半句都是对第二名的描述,这就是突破口。


  乙和丙都说“D得第四名”,又A和C不能同时得第二名,即两人的前半句不可能都真,所以“D得第四名”肯定是真的,由此推知乙、丙的前半句都是假的,即A和C都不是第二名,则只能B为第二名,即甲的后半句为真,前半句为假,则A不是第一名。所以A第三名,C第一名。因此,答案选D。


  【例题2】A、B、C三个大学生到某乡镇当村官,一个去了富村,一个去了穷村,一个去了不富不穷的村。但究竟谁到了哪个村,人们开始不清楚,于是作了如下猜测:


  甲:A去了富村,B去了穷村;


  乙:A去了穷村,C去了富村;


  丙:A去了不富不穷的村,B去了富村。


  后来证实,甲、乙、丙三人的猜测都是只对了一半。由此可以推出()。


  A.A去了富村,B去了穷村,C去了不富不穷的村


  B.A去了穷村,B去了富村,C去了不富不穷的村


  C.A去了不富不穷的村,B去了富村,C去了穷村


  D.A去了不富不穷的村,B去了穷村,C去了富村


  【解析】乙和丙的前句和后句分别涉及了“A”和“富村”两个概念,由“三人的猜测都是只对了一半”可知,A去了穷村或不富不穷的村,B或C去了富村。则甲的前半句是错的,后半句是对的,即B去了穷村;则丙的后半句是错的,前半句是对的,即A去了不富不穷的村;则乙的前半句是错的,后半句是对的,即C去了富村。故正确答案是D。


  【点拨】由这两个例题可知,找突破口法适用于“半真半假型”题目。对这类题目,可由涉及概念都相同的两人的话为突破口。


  【例题3】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


  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


  C.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


  D.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


  【解析】根据说实话的人的车是红色的且甲乙丙中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观察甲、乙、丙的话,发现乙的话中提到了红色,比较特殊,与已知条件有关,可以此为突破口。


  显然,乙不可能说实话,否则乙和丙的车都是红色的,不符合题意;则可知丙的车不是红色的,那么丙说的也不是实话,则丁的车是蓝色的。所以说实话的是甲,甲的车是红色的。由甲的话“乙的车不是白色”是实话,可知乙的车是银色,则丙的车是白色的。因此,答案选C。


  【例题4】在一列国际列车上,来自英、意、日、德四国的甲、乙、丙、丁四位旅客恰好相聚在某个车厢中。他们每人除了会说本国语言外,还会说其他三国语言中的一种,有一种语言三个人都会说。这四位旅客交谈的有关情况如下:


  (1)乙不会说英语,当甲与丙交谈时,他却能替他们作翻译;


  (2)甲是日本人,丁不会说日语,但他俩却能毫无困难地交谈;


  (3)乙、丙、丁三人找不到一种共同的语言进行交谈;


  (4)在四人中,没有一人既能用日语交谈,又能用意大利语交谈。


  据此,可以推出三个人都会说的那种语言是()。


  A.日语 B.德语 C.英语 D.意大利语


  【点拨】分析条件,条件(1)提到三个人的交谈情况,条件(3)又提三个人的交谈情况,并且两种情况中均涉及乙和丙,因此可以此作为突破口解题。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和丙不能交谈,需要通过乙翻译,又已知乙、丙、丁三人不能同时交流,所以可以推出同时会说一种语言的三个人是甲、乙、丁。根据条件(1)可知,乙不会英语;根据条件(2)可知丁不会日语;根据条件(2)和(4)可知,甲不会意大利语,故三个人都会的语言是德语。故答案选B。


  (四)排序法


  如果题干所列出的元素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空间上的次序关系、高矮数量的比较关系等等,可以考虑运用排序法来求解。所谓排序法即在一条直线上将涉及的元素按顺序填入,从而更直观地解题。


  【例题1】质检部门对ABCDE五种不同品牌的32寸平板电视机进行检测,发现:A的耗电量低于B,B的耗电量不比C高,D的耗电量不如E低,E的耗电量不如B低,其中两种品牌电视机的耗电量是相同的。


  以下论述肯定与以上事实不符的一项是()。


  A.B和C的耗电量相同 B.A和C的耗电量相同


  C.A的耗电量低于D  D.E的耗电量不如C高


  【点拨】题干描述的每个条件仅涉及两两品牌耗电量的高低,因此可用直接排序。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题干中出现了两种表示高低的说法“低于”和“不比……高”或“不如……低”,前一种是绝对小于,而后面的还有“相等”情况的存在。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各种品牌电视机的耗电量关系如下:A


  【例题2】赵、钱、孙、李四个人中既有大人也有小孩,给他们称体重时,赵、钱两人的体重几乎等于孙、李两人的体重;将钱、李对换一下,赵、李两人的体重明显大于孙、钱两人的体重,并且赵、孙两人的体重还小于钱的体重。


  根据题干信息,下面哪项是赵、钱、孙、李的体重的正确排序(由重至轻)?


  A.李、钱、赵、孙 B.李、钱、孙、赵


  B.C.钱、孙、李、赵 D.钱、赵、李、孙


  【解析】此题涉及四人的体重排序,可用不等式解答。


  根据题干可以知道,赵+钱=孙+李,赵+李>孙+钱,由此可以推出李>钱,赵>孙;又因为赵+孙<钱,所以四个人的体重由重到轻就是李>钱>赵>孙。因此,答案选A。

 

  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2018年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