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的提升需要不断积累,除了做题之外,考生还可以通过积累一些金句为自己的文章写作增添色彩。本文山东公务员考试网(www.sdgwy.org)整理了10大类热点,高频金句共100条,背下来直接用!
一、深化改革类
1.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习近平
2.要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习近平
3.要加强改革前瞻性研究,把握矛盾运动规律,守正创新、开拓创新,更加积极有效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强斗争本领,拓展政策空间,提升制度张力。——习近平
4.要激励干部作为,拿出一些专门的举措来,让改革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习近平
5.要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推进改革,敢于自我革命。——习近平
6.指导和推动地方改革要注意分类指导,既要有全局的统一性,也要有局部的灵活性,发挥好导向和激励作用。——习近平
7.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习近平
8.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宋·程颐
9.天下不能常治,有弊所当革也;犹人身不能常安,有疾所当治也。——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10.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宋史·徐禧传
二、社会治理类
1.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
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习近平
2.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习近平
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习近平
4.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习近平
5.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习近平
6.要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习近平
7.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苏轼《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
8.无常乱之国,无不理之民。——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9.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
10.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宋·林逋
三、不忘初心类
1.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习近平
2.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习近平
3.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而言,没有比忘记初心使命、脱离群众更大的危险。——习近平
4.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
5.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党,我们要永远获得人民群众支持拥护,就必须永远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
6.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靠全党共同努力来实现,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习近平
7.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
8.守其初心,始终不变。——苏轼
9.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1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四、乡村振兴类
1.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习近平
2.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习近平
3.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习近平
4.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习近平
5.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
6.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习近平
7.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农畜产品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做大做强有机特色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牧民素质,繁荣农牧区文化。——习近平
8.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村党支部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习近平
9.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习近平
10.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习近平
五、党组织建设类
1.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植根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习近平
2.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习近平
3.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习近平
4.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习近平
5.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
6.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习近平
7.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习近平
8.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习近平
9.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吕本中《官箴》
10.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六、经济发展类
1.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习近平
2.要有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优势产业,着力筑牢产业基础,推动产业链现代化。——习近平
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习近平
4.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
5.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要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营造创新环境,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习近平
6.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习近平
7.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鼓励大众消费,控制“三公”消费。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李克强
8.中国将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放宽外资市场准入,继续缩减负面清单,完善投资促进和保护、信息报告等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习近平
9.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支持下,一定能够渡过难关,迎来更好发展。——习近平
10.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宋叔和
七、顺应民心类
1.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民政、民生、民心,事事关系百姓。——习近平
2.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习近平
3.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
4.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习近平
5.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
6.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8.窃闻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张居正《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
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
10.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万斯大《周官辨非》
八、人文素养类
1.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
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习近平
2.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完善诚信
建设长效机制,加大对公德失范、诚信缺失等行为惩处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习近平
3.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习近平
4.要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建设、诚信社会建设、网络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习近平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近平
6.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习近平
7.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习近平
8.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习近平
9.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衷心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对广大青年来说,这是最大的人生际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验。——习近平
10.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11.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12.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
1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4.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重订增广》
15.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梁启超《呵旁观者文》
九、民生建设类
1.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
2.中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习近平
3.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要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习近平
4.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习近平
5.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
6.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孟子》
8.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9.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10.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十、生态环保类
1.我们要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习近平
2.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
3.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扩大城乡绿色空间,为人民群众植树造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习近平
4.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
5.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
6.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习近平
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8.仓满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包拯
9.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北宋·司马光
10.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