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申论指导
2020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公德
http://www.sdgwy.org       2019-08-14      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山东公务员考试网(www.sdgwy.org)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社会公德”,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申论热点解读:社会公德


  【背景链接】


  近年来,一些道德失范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为了个人利益而影响或损害他人利益、公共利益的行为,是典型的缺乏社会公德行为。


  【公考角度解读】

 

  【权威论述】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习近平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


  【提出观点】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道德规范。


  【综合分析】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时期,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以血缘、地缘等因素连接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熟人关系。由于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缺乏,也谈不上社会公德。所以可以将传统社会看做“私德型社会”。随着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取代了小农经济,人们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出现,范围逐步扩大,人们对社会公德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原因】


  处在转型期的社会,新的社会公共规则还没有建立起来,旧的私德规则依然运行。一些人可能在公共生活中使用私德规则,将公德领域和公共交往私人化,引发公德和私德的矛盾冲突,出现公德失范问题。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十分重私德,更加剧了转型期公德失范现象的产生。

 

  【社会公德的特点】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一种沉淀和积累。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在每一个社会都被看做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遵守社会公德,是对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在此基础之上还有许多更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要求。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又昭示着一个社会


  2.全民性。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在同一社会中,任何社会成员不管属于哪个阶级或从事何种职业,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简单规则,都必须遵守,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谴责。国家、社会团体、机关单位有时甚至可以以国家权力或行政权力、经济权力予以干预。


  3.相对稳定性。社会公德作为“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人类世世代代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的结晶。这种最一般的关系,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形态里都存在着,因而,调整这种关系的社会公德在历史上比起其他各种道德分支来,具有更多地稳定性。而且社会公德总是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保存和发扬其进步的、合理的方面,剔除其落后的、不合理的部分。

 

  4.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做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5.渗透性。社会公德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它作为调节公共生活的准则,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诸如遵守公共秩序,保持公共卫生,敬老爱幼,尊师爱生,言而有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礼貌待人,互相谦让,济困扶危,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等。


  【参考对策】


  虽然社会公德缺失是转型期中国社会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无法回避,但可以有效减轻。


  社会公德包括公共规则及公共德性两个层面。治理社会公德失范,需要双管齐下,既要建立社会公共规则,又要重视社会公德教育。其中,公共规则的建立具有优先性。规则是“硬”道德,是“软”道德的保证。道德的形成遵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只要在公共生活中坚持平等交往,遵守公共规则,长期实践必将转化为人们的习惯性行为,最终内化为公民的公共德性。


  首先,建立社会公共规则体系。现代社会公民生活是一种公共生活,公民在公共生活中进行公共交往。公共交往不同于熟人交往的情感性,公共交往是陌生人之间的平等交往、利益交往。鉴于个人存在自我利益至上风险,公共交往必须由公共规则约束个人私欲。同时,社会公共规则必须与法治相结合。作为道德范畴,社会公共规则缺少强制性。一些违背社会公共规则的行为得不到惩罚,充其量是遭受社会舆论谴责,使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不断冒险违背社会公共规则。所以,规则执行不能完全建立在人的道德自觉基础上,还必须与法治相结合,对于突破公序良俗底线者,加大法律惩罚力度。


  其次,强化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共规则只是对公民进行外在约束,公民道德建设根本在于培养公民道德素养。社会公德教育从内容来说,既要有社会公共规则教育,培养公民规则意识和公共意识;又要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从对象看,既要面向学校青少年,也要面向社会成人,使公德教育成为贯穿人一生的终身教育。从实施载体看,要完善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家庭是人生第一课堂,承担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任,要用良好家教家风培育人的道德品行;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德教育的主阵地,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公民道德建设内容和要求体现到各学科教育中。社会是个大熔炉,社会风尚好坏对社会公德有着极大影响,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以正确舆论营造良好道德环境,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和重点群体教育引导,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来源:人民日报:治理公德失范要双管齐下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