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申论指导
2019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城市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http://www.sdgwy.org       2019-03-29      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2019年山东公务员考试将于4月20日笔试,为帮助考生备战省考申论,山东公务员考试网(www.sdgwy.org)在此向大家特别推荐申论热点:城市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背景链接】

 

  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天津的曲艺和民俗文化、广州的岭南特色建筑……提及这些城市的文化特色,不仅国人耳熟能详,也成为这些城市享誉国际的“文化名片”。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文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凝聚力的增强,不仅意味着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也意味着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治理水平的提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要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的同时,增强历史文化魅力,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提出观点]


  城市文化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房屋只构成镇,市民才构成城。”城市是人的城市,人是城市的主体,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文化,所以“未来的城市应该围绕人的生活品质来做,这是千年大计,这是创造未来的城市”。


  [权威论述]


  农村发展和城市化应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习近平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习近平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习近平


  城市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习近平


  [现状分析]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而城市文化的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发展问题,因为人的幸福感是城市文化建设追求的最大的善。城市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脱离人民群众需要的发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因此,共同构成城市文化建设这个大系统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城市文化建设之魂。


  但是,在一定的时期内,为了生存或者是追求时尚,有些城市在建设过程当中,忽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甚至是主动选择遗忘前人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致使一些城市的历史文脉被无情地斩断,城市被迫失忆。失去记忆的城市犹如失去灵魂的人,成为毫无内涵和特色的钢筋水泥堆积物,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怪状。为了防止此种态势继续蔓延,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城市辨识度。有必要挖掘地方文脉,注重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传承与发扬富有地方特色的老字号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理想中的城市文化]


  有灵魂的城市文化是以市民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为中心,也就是所谓的幸福感。幸福感主要来自于精神的愉悦和自由的表达。一个城市如果能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生活文化场景的话,那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展示自己的才能,而他们的才华也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他们就会感到真正的快乐,人们就会自愿地生活在这个城市中,并为这个城市的建设作出贡献,这样的城市才会有魅力、有吸引力。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们才有可能享受到平等的机会和公平的待遇。


  有灵魂的城市文化是具备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文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水平的必然产物。城市的发展,在最初的阶段离不开经济的腾飞,但如果想进一步的发展,就要重视文化建设。未来城市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文化上。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建设,都需要一部分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来引领发展潮流、掌控大局。近几年来,中国有不少城市出现了“抢人大战”,为了吸引人才,各大城市和用人单位开出了优厚的条件来吸引人才,“有了人,一切事情都好办了”足以说明人才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城市文化建设需要大批的各行各业的人才,但是人才不仅要引得进,而且要留得住、用得好。一座城市怎样才能留住人才呢?留住人才恐怕不能只靠制度约束和政策的捆绑,而要依靠文化的吸引力。要靠一个城市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参考对策]


  城市文化建设要把城市的“根”留住。继承前人创造的一切优秀历史文化成果,一方面,回忆过往,保护遗产,不是单纯的复古,而是要让传统为现代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当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东西会显得不合时宜,为此城市文化建设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和城市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实际,进行创新发展。要坚持古今中外一切精华,兼收并蓄,皆为我用的方针,结合城市发展实际,进行文化创新,使传统文化具有时代特质,外来文化具有中国特色,城市文化具有本地特征。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建设在尊重前人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前提下,还应该考虑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城市文化建设应尊重古人,聚焦今人,兼顾后人。


  城市文化建设应以人的“需要”为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是有意识的类存物,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的标志。人除了有物质需求外,还有精神上的需求。正如马克思所说,“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会引起新的需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确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全面认识和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全面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成为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


  1.以人为本 城市文化建设之魂


  2.打造现代城市文化“金名片”


  3.用文化传承滋养城市“灵魂”


  [精彩开头]


  示例一


  一座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一株深扎于土壤的古树,它不仅在千年前花开一树,让人们看到它的绚丽多姿,于千年之后依然芳泽四海,以更加蓬勃的姿态焕发出亮丽风姿惊艳于世。“秦淮灯彩甲天下”,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元宵节,朱元璋别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万盏水灯,于是从明代开始,秦淮河畔灯火之盛天下无双。在700多年后,丁酉年元宵节当天,秦淮灯会人流总量超过60万人,不管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想去重新拾回儿时的记忆,还是慕名而来的寻访者想去一睹秦淮灯彩的风采,这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求,更是对一座城市文化传承的回馈。


  示例二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社会变得包罗万象。同时,城市秩序还日益受到现代科技网络和多样生活观念的冲撞。新形势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和建设规模急剧扩大,我国城市文化遭遇了城市生态环境、市民文化素质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诸多伦理困境。其中,文化建设、文化治理滞后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质量。


  [精彩结尾]


  示例一


  总之,以人为本是城市文化建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城市文化建设的目的和归宿。“以什么人为本”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前提,“以人的什么为本”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怎么以人为本”是城市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只有理顺以上三者的关系,只有以人为本而建立起来的城市才是真正的美好城市,才能满足市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城市文化建设才有意义和价值。


  示例二


  亚里士多德曾说, “人们为了生存聚集于城市,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居留于城市。 ”我们开展城市文化建设,继承、创新传统,目的都是要实现城市作为人“诗意栖居”之地的理想。而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文化遗产,也将在这一过程中长存常新,永葆活力,为实现中国城市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人民日报:“以人为本城市文化建设之魂


  人民日报:打造现代城市文化“金名片”


  新华报业网:用文化传承滋养城市“灵魂” 作者:菉葭苍苍


  中国艺术报:从建筑看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解放日报: 从城市文化伦理到城市精神 段钢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