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题是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小题里极为常考的一种题型,它同样需要考生拥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去组织答案表述,但同时更重要的是,阐释题更加注重考生对材料的梳理能力。所谓材料梳理,即考场上所见的申论材料,做题所用的某一段或某一则材料,其中内在逻辑未必是非常顺畅的,很有可能被出卷人人为加工过,在某些材料语言表述上出现语义穿插的现象,这就需要考生能够准确的理解文段意思,从而得出答案组织的最准确逻辑。这种能力,需要在不断的练习刷题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不能急于求成,或者畏难不前。
以2017年国考副省真题为例,看一下阐释题的思路。
“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2)不超过300字。
答题方法:
这道题虽然分数并不算重,但考生失分却比较严重,因为这道题材料在考生眼里较为混乱。先来审一下题。
一、材料范围:题干要求根据材料3,谈谈这句,的含义,我们可以得知此题的得分要点全部出自于给定资料3。
二、作答内容:这是一道阐释题,需要我们理解一句话的含义。那么首先需要解释出来这句话的表面含义是什么,材料里未必有明显的定义性概念,可以参考上下文类似的概念做出解释。在做长句子的阐释题时候,推荐同学们采用“抓要点”的方法快速找到题目切入点,例如这道题,审完题之后发现,如果抛离材料,较难理解的关键点只有“水的意向”与“儒之柔”,其他词句都是最直白的表述。虽然得出来这道题目主要需要解读这两个概念。
其次,回到材料中找出这两个概念的外延,看看是否出现表现、原因或者危害的相关内容。也就是在文章当中找出这两个概念的替换语句,充分解读这两个概念,顺带找找是否存在原因影响等要素,作为补充说明的成分。
最后,在字数允许的范围内提出适当的对策,也就是给出结论性的对策。
三、作答要求:
1.全面:根据材料,把所有信息点找出来。
2.准确:指的是本题的要点大部分是可以从材料中得出的,忠于原材料,可以在材料的基础上总结规范,但不能完全脱离材料,全靠自己主观拓展;
3.逻辑清晰:答案一定存在其内在逻辑,在语言组织上有要求,不能随意照抄语句堆砌答案要点,随意堆砌只会得低分。
审完题,找到答题方向,回到原文很容易就发现,材料中只有两个话题,绝大多数段落在谈“儒”与“柔”,而剩下惟有一段在谈“水”的一些象征义,恰好对上我们审题得出的两大概念。因此只需要重新梳理材料,找出要点,按逻辑概述并归纳材料即可。
参考答案:
这句话指的是以水喻道,通过了解水的“至柔性格”来理解中国文化的品格与内涵。(整句的解读)
1.“水”的意象指水滋养万物而不争夺的包容性,没有固定形状而能随意变化的可塑性。(解读“水的意向”)
2.“儒”之“柔”指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柔”不是软弱无力,是具有柔顺性,能以柔克刚,不受外界危机影响并克服困难,具有“弱德之美”,善于等待和忍耐,并影响人与自然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在技术层面表现为不违背自然,而是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3.以水喻道有利于:确立存在论的意向,领会“道”的内涵;奠定道德论,凸显道德的品性。(解读“儒之柔”)
因此,我们应正确理解“水”,发扬以柔克刚的中华文化品格,与自然和谐相处。(对策性结论)
阐释题说难确实有难度,但是只要在练习之后好好体会一下自己做的怎么样,答案又为什么组织成这样,就能找到自己的差距,使自己快速提升,在山东公务员考试的阐释题上拔得头筹。
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最新版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