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之“变”】
从近几年的申论大纲来看,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大纲几乎一字未变。但实际上,潜藏在不变之下的变化也是比较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之一:作答对材料的依赖性越来越弱。
申论“去材料化”的趋势首先表现在大纲中,副省级的大纲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来作答,地市级的考试大纲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尽管材料仍然是申论作答的信息来源,但是过去流传的“申论考试就是抄材料,所有的答案都在材料中”得分秘诀已经失效,并且可能会误导考生。
之二:出题的角度越来越灵活。
过去我们常说申论是“三段论”,具体到题型设置上,通常是第一题要求考生概括问题,第二题要求考生针对问题给出对策,第三题要求考生围绕主题写一篇作文。但是近几年来,申论出题的角度更趋向灵活,大作文的出题更趋向于开放性命题。此外,即便是传统的概括题,出题角度也常变常新。如:
(2012·421·辽宁等省·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活熊取胆”事件中存在着一些具体争议,请归纳争议的焦点问题并作简要说明。(2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400字。
阅读题目,该题本质上仍是概括题。不过答好这道题,首先要求考生必须理解什么叫做“争议”,然后理解什么是“争议的焦点”。同时要注意,按照题目的要求除归纳争议的焦点外,还需要作简要说明。这种出题的角度比起过去单纯概括材料内容或材料反映的问题,出题更加灵活,审题的难度也有所上升。
之三:越来越贴近政府的实务工作。
现在申论考题的设置越来越倾向于用政府机关的日常实务工作来直接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基本的行政意识和办事能力。事实上,公文类题目高频出现就是这一变化的显著表现。如:
(2011·424·山东等省·第三题)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6~8”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5分)
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答好这一题,必须以公务人员的身份来构思和写作,不论是内容、格式还是文风都需要达到政府公务人员的要求。
【申论之“未变”】
申论所谓的“变”, 彰显出申论考试越来越科学,它使申论考试越来越贴近它作为能力考试的本质,这也就意味着短线投机取巧的复习难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申论考试要想取得高分,还是要回归到申论的本质上来,需要了解申论的“不变”之处。可以说,“变”是浮云,“不变”才是根本,考生理应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之一:申论考试本质未变
申论考试本质是一种人才测评工具。申论考试最直接的目的是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通过申论考试区分应聘考生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以及认知水平、写作水平等诸方面素质能力,以达到测评选拔的目的。
之二:申论测查能力未变
申论主要测查以下几种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释义:申论考试所要求的阅读理解能力,与一般文章的阅读能力有些不同。申论考试要求阅读的给定资料不是完整的文章作品,只是些略经整理的“半成品”。申论考试要求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一些不够准确、不够清晰的“半成品”材料的加工能力。这种加工,主要是对各种材料的阅读分析。也就是说,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成由事实上升到观点、由具体问题上升到本质属性、把一堆材料划分为几类材料、把分散事物综合为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事物、由给定材料内的事物联系到以外的其他事物……这样反反复复的思考。这种反反复复的思考,就是阅读分析。把某一阶段上的分析用语言(多数情况下是“内部语言”)凝定下来,就是概括。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释义:分析与理解能力是人思维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申论考试着重考查的能力之一。一般来说,分析是以具体材料和事实为基础的,是从思维的具体到思维的抽象。由于所分析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实践中常常需要借助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方法和过程分析方法。面对申论资料,考生需要完成的分析与理解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析给定材料的量的方面,即反映的内容和问题、方面或层次;二是分析质的方面,即给定材料表达的观点和意见。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释义:贯彻执行能力很大程度上是阅读理解能力的延伸,并与解决问题能力衔接。贯彻执行能力要求下级政府和官员真正吃透法律政策的精神,明确上级政府意图,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决定创造性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从字面含义进行分析,贯彻执行可以分为“贯彻”和“执行”两个方面。贯彻就是理解领会,贯彻的目标在于准确理解对象(方针、政策、文件、决策、部署、指示、目标、任务、意图等)的精神实质、原则要求,为正确有效地执行做好思想准备、奠定认识基础。贯彻的内容是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贯彻的依据是法律法规以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文件等等。执行就是实施决策,执行的原则是依法行政;方式是采取措施和行动,具体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执行的要求是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落脚点是完成任务,即达到工作目标和实现组织意图,解决具体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释义:解决问题能力有两个层次:首先要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即准确把握具体问题的矛盾,对具体问题作出准确的分析,明确问题包括哪些方面,然后对问题的性质进行正确的判断。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其次在正确分析判断问题的前提下,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即考生要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毕竟分析问题只是基础,解决问题才是目的。考生所提对策必须是切实可行的。切实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符合客观实际;可行是指所提对策可以执行,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释义:文字表达能力是一个合格公务员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素质。从申论考试题目来看,申论考试中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要通过文字表达来体现。文字表达能力是申论考试中的一个重要测评要素,在各个题目中都会赋予其一定的分值,考生需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通过必要的训练,提高自己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申论是一种能力考试,除了踏实复习,针对性提高,否则申论应试能力难有质的飞跃,申论高分自然遥不可及。
申论更多作答思路和作答技巧,可参看2013年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