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申论指导
2012年申论热点材料:发展循环经济
http://www.sdgwy.org       2011-12-12      来源:山东公务员网
【字体: 】              

  专题十二发展循环经济


  一、时政背景

  "十一五"前3年,安徽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1.6%,比全国多下降1.5个百分点。这一成绩,得益于安徽壮大循环经济做到了"六大"强化,即强化统筹规划、强化制度保障、强化政策扶持、强化技术支撑、强化载体建设、强化社会合力,使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05年以来,全省先后启动了两批不同类型的循环经济试点,省级试点达到111个,国家级试点10个。海螺、马钢、铜陵有色、淮南矿业、淮北矿业、江汽、奇瑞等一批骨干企业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安徽省还打造了淮南、淮北循环经济基地、无为精细化工循环经济基地、铜陵循环经济工业园等一大批循环经济载体。各种类型的农业循环经济主体活跃在江淮大地,成为农村致富的亮点。

  在天津,循环经济试点遍及全市,并已初见成效。这些试点中最突出的有五个: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子牙工业园、临港工业区、汉沽电水盐联产循环经济示范区、华苑产业区。汉沽电水盐联产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天津北疆发电厂为核心,全力构建"发电、海水淡化、制盐、盐化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该链条以发电为龙头,利用发电机组余热实现海水淡化,淡化后的浓海水用来制盐,制盐母液用来生产溴素、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镁等化工产品。同时,将发电产生的粉煤灰等废弃物用于生产建筑材料,从而形成了海水、能源"吃干榨尽",废水、废气、废渣、废热零排放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典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同时,存在法规、政策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相关技术开发滞后等问题。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在我国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背景下提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成就显著,但同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趋尖锐。主要表现如下:

  1.环境污染加重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根据《2008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长江、黄河等七大水系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5.0%;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饮用水源地取水仍有23.6%超过Ⅲ类标准;近岸海域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党的十七大提出,2020年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在这一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势必会持续增长,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2.生态破坏问题日趋严重。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08%,耕地质量退化趋势不断加重。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27%)的67.4%;我国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出现退化,其中严重退化草原近1.8亿公顷。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区生态功能不断退化。

  3.资源能源形势更加严峻。我国资源能源问题主要是过度消耗。2006年和2007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GDP增长率分别为10.7%和11.4%,而同期火力发电量的增长率却达到15.1%和14.9%。这种状况如不尽快转变,势必产生资源能源难以为继的后果。

  4.国际环境压力日益加大。以气候变化为例,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估算,我国目前已经是二氧化硫的第一排放大国。2000年我国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排序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今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能源需求将有一个显著的增长。如果不对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更加有效的减排措施,我们将面临巨大的国际环境压力。


  三、关于循环经济的几个认识问题

  1.什么是循环经济

  按照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规定,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而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2.为什么说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电油运的持续增长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研究表明,如果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使万元GDP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降低到1.54吨标准煤,那么能源消费总量就能控制在30亿吨标准煤;再生铝比重如果能从目前的21%左右提高到60%,就可替代3640万吨的铝矿石需求。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3.为什么说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传统的高消耗的增长方式,向自然过度索取,导致生态退化、自然灾害增多、环境污染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要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四、如何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推行循环经济的几个国家之一。鉴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是最急迫和重要的任务,因此,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在于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有如下十项主要措施。

  1.转变观念。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

  2.搞好规划。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规划。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

  3.调整结构。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开发区要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4.健全法制。研究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当前要抓紧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加快制定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5.完善政策。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的经济政策。

  6.依靠科技。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7.示范推广。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提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大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领域,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法规、政策和措施;提出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改造工业园区以及城市发展的思路;树立先进典型,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在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微观基础。

  8.强化管理。加强企业资源环境管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企业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车间、班组岗位责任制,完善计量、统计核算制度,加强物料平衡。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调动职工节约降耗、综合利用和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9.宣传教育。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0.加强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做到层层负责任,逐级抓落实。要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五、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论述

  ●胡锦涛在2010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追求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智能发展,就是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新的就业形态,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智能处理、协同工作。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资源约束,有效保证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仅要造福当代人,而且要使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发展的目的,就是要不断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不断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实现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富裕幸福。

  ●6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山西长治潞安集团煤炭循环经济园区考察,李克强对企业把资源"吃干榨尽"的做法表示肯定。企业通过努力把老百姓俗称的"臭煤"变成了"香煤",使以前弃之不用的高硫高灰矿石转化为多用途的工业产品,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展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巨大效益和潜力。李克强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矛盾仍十分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势在必行、行之有效的出路。

 

 

  201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复习用书可参考《201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一本通》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