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申论指导
2012年申论热点材料: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http://www.sdgwy.org       2011-11-24      来源:山东公务员网
【字体: 】              

  专题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时政背景

  “传统的社会管理对于人的管理是一种户籍管理,就好比'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是,人口流动导致西边的'萝卜'跑到东边去了,东边一个坑里就有几个乃至好几个'萝卜'”。有人这么形容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

  其实,上述挑战还只是一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成长,新的社会组织不断发展,新的社会需求不断提出,新的社会事务不断出现,新的社会心态不断形成,新的社会矛盾不断产生。

  2011年以来,"社会管理"频繁进入中央的议事日程,其在中国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受到各级领导干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年初,一年一度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主题便锁定"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在开班式上,中央九常委悉数出席,胡锦涛总书记连用多个"必然要求"阐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要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社会管理内容首次单独成篇,显示其已成为决策者心目中事关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7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而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党中央、国务院正是在深刻分析、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战略部署。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这些任务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呈现交织互动、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只有在全面认识、统筹兼顾中抓住重点环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解决好现实中的突出问题,有效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我们当前社会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管理模式。

  1.在思想观念上,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仍然只是重视经济增长,对于社会民生建设缺乏兴趣和热情,对于当地社会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了解甚少,对于常规化和科学化的社会管理研究不多。

  2.在管理主体上,重政府作用、轻多元参与。在很多地方,政府仍然是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极端的时候出现两种情况:(1)政府包揽一切不堪重负。(2)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空白。

  3.在管理方式上,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一些地方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解决的手段单一,对传统社会管理资源和手段利用不足,硬管理有余,软管理不足,缺少柔性化的道德教化、沟通协调。

  4.在管理理念上,仍然十分陈旧,认识不够准确。比如管控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重视强势群体权利、轻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现象仍然存在。在社会管理中,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服务和执法的天平倾向了强势群体一边。

  5.在管理手段上,重行政手段、轻法制规范和道德自律。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社会事务,我国有关社会管理的法制建设还显得比较滞后,有些领域还存在着一些法律空白。在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上,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法律。


  三、关于社会管理的几个认识问题

  1.有人认为,社会是指与政府、企业相对应的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等社会性组织,社会管理是指社会组织所进行的社会协调与管理。这种说法对吗?

  人们对"社会"的理解有大有小,因此对于社会管理的理解也有宽有窄。上面的说法其实也只说出了社会管理的一个方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构建一个"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党委领导就是要抓社会管理的大事、议社会管理的大事,研究和制定社会管理的政策法律;政府要切实履行好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党委的领导下,共同承担起社会管理的主要责任,发挥社会管理的领导作用。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党政无法包揽社会管理的全部事务和工作,还必须动员各类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参与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的共同治理。

  2.一些地方认为,"管理就是收费、管理就是办证"。应如何看待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进行社会管理时,往往是重管理、轻服务。但实际上,社会管理应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应该服务在先、管理在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城市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主要以办证为主、收费为主,农民工不出事、不犯法,一般没有人关注和关心他们,疏于对他们的服务,不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工作状态,不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因为平时缺少交流沟通和公共服务,真正需要对群众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行为进行规范、矛盾进行化解时,当地干部跟群众说不上话,也说不进去话。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尤其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公共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好就业、医疗、子女教育、社会保障问题以及住房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关心,从心底里增强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促进社会融合。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一个重要论断: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我们党是依靠人民取得了全国政权的,是依靠人民在风云变幻中处于长期执政地位的,作为执政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但要做好"管理"这篇文章,更应该集中力量做好"服务"这篇文章。在这次会上,总书记从执政党的本质特征全面阐述了"服务","服务"这个词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分量。

  3.有人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其社会管理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熟,我们只需照搬它们的经验即可。对此,你如何看待?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方面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要学习和借鉴当代西方社会治理的理念和做法。另一方面,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不是也不能照搬照抄他人的做法,而是要结合我国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道路。要立足中国国情,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新理念、新任务、新模式、新措施。要看到我国的现实国情与西方国家不同、发展阶段与西方国家不同、社会性质与西方国家不同、社会结构与西方国家不同、发展方向与西方国家不同,所以对其他国家的社会管理经验必须有选择地汲取、甄别借鉴,必须与我国当前的建设发展实际相结合。


  四、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要完善居民身份证制度。

  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5.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6.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7.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要把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按照"积极引导、依法管理、整体管控、确保安全"的原则,健全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健全网上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及时跟踪舆情动态、研判舆情走势、评估舆情影响,积极主动地引导网上舆论。

  8.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保障房建设为例

  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作为"十二五"最重要的约束性指标之一,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正在大剂量注入到市场与保障严重失衡的中国住房市场,期冀释解深陷房地产倚重症的中国经济。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住房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政府主导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甚至通过短期内使保障性住房供应量超过商品住房供应量,是加快解决群众住房困难的现实要求,也是履行各级政府基本职责的必要举措。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发达国家都经历过为缓解住房结构性短缺,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的阶段。相比较,只是中国在短短几年内要完成的任务量史无前例。实现这一目标,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随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通过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托底",实现从目前保障性住房占城镇住房不及7%,到"十二五"末提高到20%的目标,我国也有足够的财力支撑。

  目前,保障房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首先,从制度层面,虽然中央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从资金、土地到分配作出了顶层规划,但在执行层面还需要地方切实地端正态度。一些地方有钱修高速公路,说到保障房,资金就百般困难;有地建高尔夫球场,轮到保障房,土地就万分紧张。其次,保障性住房是国民收入向民生倾斜的一次再分配。但从现实来看,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单位集资建房"借尸还魂"现象,打着"保障房"之名,行福利化分房之实,如果不能有效割断旧有的利益分配链条,如此数量的保障性住房将带来更大的社会分配不公。其三,保障性住房建成之后,还面临管理、维护等长期任务。这部分职能以及资金的运转采取何种方式,应提前规划,避免保障房陷入公房沉疴。

  良好的住房保障,不但可以熨平现实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波动,还可以促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社会的和谐。不少发达国家在保障住房方面的实践表明,基于良善的制度设计,住房保障不但不会成为政府的财政包袱,相反还可能创造经济增长的大机遇。

  (二)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课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8点意见,强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对这一论断,可以从以下角度认识、理解、掌握。

  1.权益问题是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原因。权益是公民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是行为主体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创造和享用外界对象以满足主体需要的特殊社会关系。追求权益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又是引发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实现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日趋复杂。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人民内部各种具体权益矛盾难以避免地会经常地大量地表现出来,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这一切,归根结底在于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切实尊重、充分实现和有效维护,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

  2.维护群众权益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党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决定了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性和内在一致性。因此,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将维护群众权益作为执政兴国的根本要求,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首要选择、把群众权益作为优先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事事、处处、时时为群众着想,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富民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更广泛的普通民众。

  3.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是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途径。依法维护群众权益,要求建立法治政府。在现代社会,法的根本职能在于维护保障合法权利、限制规范权力运行。政府权力源于人民,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政府的基本使命。而政府要真正履行好这一使命,必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范,建设法治政府。比如,就拆迁这一焦点问题为例。今年1月国务院公布施行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等征地拆迁制度规定,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切实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坚决制止违法强制拆迁、暴力拆迁,从源头防范化解矛盾,做到依法、文明、和谐拆迁。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决定立即在全国开展征地拆迁制度规定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强化监管,严肃问责,坚决制止违法强拆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典型案例:孟连新气象

  一年多前,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发生震惊全国的群体性事件。据人民日报记者报道,今日孟连,社会稳定、干群和谐、欣欣向荣。孟连县的具体做法包括:

  1.划民情责任区、做人民勤务员

  去年11月以来,孟连把全县所有乡(镇)、村委会(社区)、村民小组划分为三级民情责任区。全县领导干部将自己的印有村干部姓名、职务和电话的"民情联系卡"发放给对应责任区内的所有群众。"这张小卡片交到群众手里,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服务,意味着要实实在在地做人民的勤务员。"县委书记吴朝武说。县里要求乡镇领导每人每年深入责任区不少于60个工作日,走访群众不少于100户。困难户、老党员和老干部、学生家长等必须走访。村里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举行重要活动,基层要求解决重要疑难问题时,挂钩干部必须到场。挂钩干部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难,逐级上报县乡民情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确保群众反映的难事件件有回音。为减轻基层和群众负担,孟连县要求下乡服务的干部职工自己管伙食。"这样的干部,村民们哪能不欢迎?"村民说,"以前,乡里的干部见得都少。现在,县里的好多干部我都熟。"

  2.扶持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

  县长刀锋说,"为民服务,不是光解决群众眼前的困难,更要通过扶持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农民等,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县里要求每名挂钩干部都要掌握一至两门农村实用技术,为结对帮扶群众提供一条可行的致富信息。针对胶农最为关心的橡胶产权问题,县里广泛听取胶农、公司等方面的意见,按土地、资金、劳力投入等测算出各方都能接受的分配比例,胶农支付一定费用后就可获得胶树的全部产权。胶农的年收入因产权明晰而增加一倍以上。孟连橡胶产业进入新一轮蓬勃发展期。

  孟连启动全县农民教育培训工程,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分批完成对全县所有村组干部和以青壮年为主的农民群众的轮训。目前,已围绕橡胶、茶叶、咖啡、甘蔗等种植和畜牧业养殖技术培训300多期2.7万多人次,另有600多名学员完成摩托车修理技术、收银等专业技能培训后,步入工作岗位。

  3.消弭对立情绪、增强凝聚力量

  勐马镇勐啊村村民岩依南波是"孟连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一年多来,县乡干部没为难过我,还帮忙盖起猪舍,扶持我养猪。"岩依南波说,春节前,第一拨48头猪已经卖掉,算上卖橡胶所得,去年总收入在7万元左右。说到高兴处,岩依南波端出新酿的白酒,硬要让挂钩干部喝上一口。"刚开始,群众的对立情绪很重,干部吃闭门羹是常事。只要干部能克服畏难心理,多为群众跑腿,多和群众交心,多替群众考虑,矛盾总能化解。"勐马镇党委副书记玉芬说。

  春节前夕,数百名拉祜族同胞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给当地党委、政府的干部职工和周边的民族兄弟们拜年。贺安村支书扎体说:"这一年,村里通了公路,实施了水电改造和安居工程,茶叶、甘蔗等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打心底里感谢党委、政府对拉祜族群众的关心。"干群关系近了,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和凝聚力自然就提高了。芒海村党支部书记喃胆说,近一年来,仅芒海村就发展预备党员7人,还有14位村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09年,孟连信访总量比2008年下降45%,而生产总值则增长了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2%。


  六、重要论述

  1.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

  2.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3.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周永康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改革,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正确处理发挥传统优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绝不能全盘否定过去,另搞一套。要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借鉴国外有益成果,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4.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周永康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创造了不少社会管理新经验。比如,把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流动人口身上,使他们进入城镇社会管理工作范畴;对特殊人群实行特殊关爱,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培育综合性社会组织,努力把各类社会组织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组织体系;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在征地拆迁中充分保护群众利益,努力实现征地拆迁一片、安定和谐一片;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危机管理能力;整合基层资源和力量,形成社会管理合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学习推广好这些成功经验,及时转化为社会管理的政策措施、长效机制、制度规范。

  5.《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加强源头治理,更加注重民生和制度建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加强动态管理,更加注重平等沟通和协商,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应急处置,更加注重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化解消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

 

  201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复习用书可参考《201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一本通》。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