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概括的能力是公务员日常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素质,因此,其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有所体现,是申论考试的必考项目之一。“概括”是指归纳、总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叙述,扼要重述,在申论考试中即为将材料的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重述。操作定义看似简单,但从往年阅卷情况看,此类题型得分率仍然偏低,因此,可以说看似简单的概括题却往往成为申论拉分的重镇。为帮助广大考生在公考《申论》中快、准、狠地拿到概括题的分数,现对概括题的识别、解题技巧及注意事项做一梳理。
一、阅读理解能力是基础
要对材料进行简明扼要的重述,理解材料是第一步,考场上考生阅读、理解材料的程度直接关乎概括的精准性和全面性。对于申论考试纷繁复杂的材料,考生应把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以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有效、高效阅读理解。
首先,把握材料中常见性关键词所指向的信息,如出现“最重要(关键)的是”、“根源”、“危害”等,考生要注意其后出现的内容。其次,段落首尾句以及段落中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但是”、“其实”、“此外”等,所引导的信息要把握。还必须提醒广大考生的是,应特别重视材料中出现的“观点”,即观点性原则,如出现“某人认为/强调/期望”,“某调查结果显示/表明/证实”,“据悉”等,考生应敏感地关注到其后的内容,并且要把握中央领导及部委干部等政府观点和立场标准,辩证看待专家观点,正确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
在阅读材料的环节,考生可以在关键信息处作上简单标记,以便自己在答题整理语言时能快速提取有用信息。
二、概括题的识别
概括题的识别相对容易。首先,从题面看含有“概括”、“概述”等字样,如2011年424海南、宁夏、青海公考(B类)“依据‘给定资料1’,概括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424贵州、四川、福建等十七省公考中“根据‘给定资料’,概括说明人口普查要掌握我国人口哪些方面的基本信息?”。此外,倘若题面没有直接出现“概括”之类字样,但判断答案可100%直接从材料中获取,也应归于概括题。例如:2010年425辽宁十一省公考中“试指出市政公用事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市政公用事业的重要性”,此题题面未指明概括,但市政公用事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在材料1-5中已有全面的论述,考生无需凭空想象引申分析,而只需运用概括题的解题方法,将材料中关键信息抽出来,简明扼要重述即可,因此,此题还是一道概括题。题型的识别关乎后面解题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因此,广大考生应做到能准确识别题型。
三、解题技巧
要能在考场上快、准、狠地拿稳申论概括题的分数,需要借助一定的解题技巧。
首先,考生要准确把握问题,主要是指广大考生在审题时要看清楚题目究竟让你概括什么,依据哪些材料,字数限制多少。目前,出现的概括无外乎三类,一是概括主要内容,二是概括主要问题,三是概括材料中特定信息,如:依据“给定资料1”,概括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材料问什么就概括什么,答偏了即占用有效答题的字数又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最重要的是还徒劳无功,得不了分!因此,考生在考场上不要吝惜审题的时间,审清题目问题及要求是有效答题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指示,直接定位相关材料。要提醒广大考生注意的是,在有些题目设问中会明确告知依据哪几段材料,然而,有些题目未指定,如:2009年426天津三省公考中“根据给定资料,分别指出我国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和网络传播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此时,则需要考生在全面把握材料结构的基础上,自己辨别出与此题解答有关的段落,实际上,命题定位材料上增加了难度。审清题目,定位了材料后,考生要做的就是选准关键信息。由于材料可能纷繁复杂,对同一要点的阐述可能散见于材料多处,因此,考生应学会对关键信息进行同项合并、异项罗列,避免答题只是对同一点的反复啰嗦,得不到分数。最后,对答题要点做恰当的信息分类,体现答题的逻辑性很必要,简单的一个步骤,会让你的试卷给阅卷者留下一个条理清楚的好印象。
四、注意事项
申论概括题的阅卷评分是采取踩点给分的原则,因此,考生答此类题要想拿到高分,需要注意以下注意事项:第一,全面概括,由于阅卷按点给分,那少了要点自然就拿不到分。第二,做到准确,即概括的关键信息一定是基于、忠实于材料的,概括题不要加入个人的评论和理解观点,客观地讲清楚材料说了些什么即可。第三,要对材料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由于是踩点给分,即答到要点就给分,那么在一个要点上,说再多废话也还是算一点的分,因此,概括啰嗦不仅会浪费时间、占用有效答题的字数,还是徒劳无功的。最后,广大考生考试时要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清洁,并且答题要点与要点之间最好用符号或数字隔开,以便阅卷者清晰看清,这点很重要。
201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复习用书可参考《201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一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