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工程
(贾庆林)
党的十七大在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又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重要一章,提出了全面的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生态状况的总和。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理念,摒弃了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为,倡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必然选择。结合近几年在各地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我认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切实抓好以下几项重大工程。
一、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目前,我国生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全国有荒漠化土地面积39.54亿亩,影响到4亿人口的生产生活;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不少城市人口基本生活用水难以得到保证;全国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每年都有近4亿亩农田受到不同灾害的影响,生态问题确实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是保护改善生态的重大措施之一。我国有43亿亩林地,还有3亿亩可治理的沙地。森林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滞尘等六项生态服务功能。森林是大地之衣,没有植被遮蔽的土地必然是有雨则泥沙俱下,遇风则沙尘肆虐。森林对减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及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的作用。据有关方面测定,在年降雨量300—400毫米的地方,有林地的土壤冲刷量仅为60公斤/公顷,而裸地则高达6750公斤/公顷,两者之比是1∶110。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就是森林的碳汇功能。每增加1立方米的森林蓄积量,就相当于固定了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氧气,可见森林对净化空气、减缓温室效应有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中国要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这是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应当看到,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付出艰巨的努力。古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现在到2020年正好还有十年时间。我们要紧急行动起来,抓住这宝贵的时机,科学规划,尽快实施一批重大的植树造林工程。
森林不仅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2009年,我国林业总产值达1.58万亿元,还带动森林旅游业产值1500亿元,带动林区其他社会产值4000亿元以上。
另外,竹子在我国分布很广,竹子的碳汇功能比树木还要高,而且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我在浙江省安吉县亲眼看到浙江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就。在那里一根竹子从竹根、竹竿、竹叶甚至到竹粉末都可以得到全部利用,一根价值15元左右的原始竹子,经过全产业链精深开发,平均附加值达60多元,2009年全县竹产业总值达112亿元,平均为农民增收6500元。可以说是一根翠竹催生一个产业、撑起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那里的茫茫竹海还成了多部著名电影的拍摄场景。
二、保护和发展草原、湿地
我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天然草地有60亿亩,其中北方50亿亩,南方10亿亩。解决草原保护利用和生态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发展人工种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一位院士认为,草原的第一功能就是生态功能,一亩人工草地的生产力相当于10—20亩天然草地。如果大力推广人工草地,实施舍饲圈养就可以使90%以上的天然草地得以完全退牧,不出三五年其生态功能便可得到全面恢复。我在湖南考察过,一亩人工草地每年能产几吨牧草,而天然草地只产几十公斤。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面积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江苏两个省面积的总和。伊敏河全长3000公里,从不断流,如能在两岸发展人工草场,就可以承担现在绝大部分草地的畜载量,使大部分草原完全退牧。锡林郭勒盟在10%的土地上打井种植人工牧草,既解决了畜牧业的问题,又很好地发挥了90%天然牧场的生态功能。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也经历过曲折的发展过程。过去,阿尔卑斯山的居民砍光用尽枞树林、毁掉高山畜牧业的根基,以至出现部分地区山泉枯竭、山洪暴发的情况。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阿尔卑斯山一律不准放牧,把牲畜都迁移到平原上来,大力发展平原现代农业和以人工饲草为基础的现代化养畜业。现在,阿尔卑斯山已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内蒙古13亿亩草原完全可以走这样的发展路子。我在宁夏调研时看到,宁夏已率先在全国以省为单位实行全境封育禁牧,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5万亩,有效扭转了南部山区一些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局面,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有近6亿亩湿地,湿地的碳汇功能、蓄水功能以及其他生态功能都非常重要。从生态服务价值来看,如果说森林是地球之肺,那么湿地便是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过去,我国乃至于世界上不少湿地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近几年许多地方都提高了保护湿地的自觉性。例如,北京市在延庆县的一大片湿地就保护得很好,北京市还决定从延庆到官厅水库这一线要建设连片的大型湿地。杭州市与西湖毗邻的西溪湿地面积11平方公里,经过精心整治、保护性开发,不仅成为旅游的精品,还对全市的气候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当年红军长征所经过的草地就是四川松潘的若尔盖湿地,面积1800平方公里,这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地之一。在“文革”期间,由于过度开垦遭到了严重破坏。虽然至今尚未完全恢复,但已成立了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这里水草丰茂,栖息着各种野生动物。希望各地方对湿地的保护和建设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切实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海洋系统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十分重大,如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威力巨大无比。我国是海洋大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超过1平方公里的沿海岛屿有6500多个。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保护和建设好海洋生态环境,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保卫海洋国土、维护海洋权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发展海洋经济作了专门的论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海洋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200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3196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270万人。2001—2009年海洋生产总值以年均16.3%的速度增长,远高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我们要切实增强海洋意识,拓宽海洋经济发展思路,科学开发海洋资源,积极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型海洋产业,使我国尽快进入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行列。
海洋还有极为重要的碳汇功能,海洋吸收和释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变化是影响温室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当前人类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大致300亿吨,其中75亿吨被森林、草原、湿地等陆域生态系统吸收,大约75亿吨被海洋生态系统吸收,其他150亿吨成为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海洋植物具有极强的碳捕获能力,每生产1吨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固碳量达到0.3吨,折合二氧化碳当量为1.1吨。要充分发挥海洋的碳汇功能,加强海洋碳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大力发展以浅近海贝藻养殖为主的碳汇渔业,开展滨海湿地固碳示范区建设,不断提高海洋的碳固定和碳中和能力。
在加快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更要注意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形势相当严峻。近岸受污染海域达15万平方公里左右,87%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大部分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某些水域富氧化严重,赤潮频繁发生。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力度,积极调整沿海产业布局,严格控制海域和陆域的污染源,全面开展海洋资源与生态修复工作。要在科学探海、用海、治海、管海、养海上全面下功夫,探测摸清我国海域的海洋水文、环境、生态、资源分布与变化特征,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强大的“蓝色生态屏障”。
四、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
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是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关键环节。目前,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潮流。从美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到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都推出了一系列有关支持鼓励的政策和举措。从我国来说,以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我国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发展道路。为此,在低碳技术方面必须有重大突破,而且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面努力推广应用,使能源、资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使用。
要把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产业作为重要突破口,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比重。近几年,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发展非常迅猛。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制造、生产环节发展很快,遍地开花,而基础研究和终端应用明显滞后。研发领域投入不足,核心技术严重匮乏。例如风电制造中的齿轮箱、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还大量依靠进口,光伏电池中的三氯氢硅还原法的关键技术基本掌握在国外大企业手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都面临着成本过高的问题,必须从技术上有重大突破,才能被市场所接受,长期依赖财政补贴是没有生命力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电能的储存和通过智能电网的开发并入电网等方面也都有很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大力发展沼气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而且简便易行。人粪便、牲畜粪便如不及时处理,就会释放甲烷,每吨甲烷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相当于21吨二氧化碳。如果把这些东西转化为沼气,既净化环境,又充分利用了生物质能源,方便了群众生活。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使能源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这几年,各地方和各个领域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都取得许多新的成果。例如我在内蒙古自治区看到的一个企业,就形成了“煤——煤矸石发电——精制盐——离子膜烧碱——聚氯乙烯——工业废渣制水泥”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到吃干榨净,资源充分利用。在农业生产领域,也有许多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案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要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里要解决好几个重要问题:一是强化技术创新,以先进高效的技术取代传统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里,我还想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装备制造业。有了绿色制造,才能制造绿色。二是在节能减排工作上要严格依照法律来治理。对那些只图经济效益、对环保法等法律置若罔闻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予以严惩。三是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四是在管理上要创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健全完善对干部政绩和企业业绩的评价考核制度,以及公平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五是各地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时,务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工程,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的各项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行动。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生态伦理道德,推行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观和自觉行动。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的那样,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并为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力度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曹建明 )
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反渎职侵权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部署。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听取和审议渎职侵权检察工作专项报告。检察机关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要指示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切实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力度,为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渎职侵权检察工作
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都突出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2010年9月,吴邦国、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参观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并作了重要指示。同年12月,党中央专门听取并审议了中央纪委等9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力度的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这一文件,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做好新形势下反渎职侵权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了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力度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强调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办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案件,加强渎职侵权违法犯罪预防,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加强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组织领导。
2010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改进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充分肯定了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同时指出了查办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案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检察机关继续把加大查案办案力度作为首要任务;加强犯罪预防,结合查办案件全面分析研究渎职侵权犯罪的规律特点和演变趋势,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机制,形成合力。
各级检察机关要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重要指示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深刻认识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的重要性紧迫性,深刻认识党和人民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刻认识检察机关在推进反渎职侵权工作中担负的重大责任,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自觉把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纳入反腐倡廉建设和三项重点工作总体格局,进一步加大查办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力度,努力开创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新局面。
二、进一步加大办案力度,严肃查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
当前,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一些领域渎职侵权犯罪问题易发多发。检察机关要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增强依法办案、秉公办案的勇气,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实现办案数量、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
要突出查办案件的重点。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高度重视查办危害科学发展和政府投资安全、严重不负责任盲目决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件;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查办严重损害群众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人身权利的案件,促进党和国家保障人权、改善民生政策的落实;围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严肃查办发生在基层政权组织和重点岗位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案件,尤其对重特大安全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要从严惩处;围绕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廉洁执法,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案件,滥用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以及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渎职犯罪案件。
要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健全侦查一体化机制,整合检察机关内部资源,加强跨地区案件、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协作配合和统一指挥,增强排除干扰、侦破案件的能力。增强证据意识,研究制定各类案件证据参考标准,依法、全面、客观地收集、审查、判断证据,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进一步提高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侦结率、起诉率和有罪判决率。认真落实立案报上一级检察院备案、逮捕职务犯罪嫌疑人报上一级检察院审查决定、撤案和不起诉报上一级检察院批准等制度,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大力推行“阳光执法”,健全办案公开机制,畅通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检察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控告渠道。
要始终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正确处理打击与保护、执法办案与服务发展等关系,准确把握改革探索与违法犯罪、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的界限。加快推进办案区规范化建设,严格规范监视居住的适用,落实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坚决杜绝刑讯逼供等行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注意办案方式方法,维护正常工作秩序。
要高度重视执法办案效果。深入分析执法思想、执法理念、执法行为、办案能力、办案重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细化改进措施。认真落实一审判决上下两级检察院共同审查机制,对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错误、量刑畸轻、严重违反诉讼程序的,坚决依法提出抗诉。加强对渎职侵权罪犯刑罚执行情况的监督,坚决纠正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问题,促进严格执法。
三、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渎职侵权犯罪
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危害性的教育、权力责任相统一的教育,做到关口前移、预防在先。检察机关要牢固树立查办案件是成绩、预防和减少犯罪也是成绩的观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查办案件与加强预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渎职侵权犯罪惩防一体化机制。深入剖析渎职侵权犯罪发生的原因,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提出预防建议,推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积极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等活动,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筑牢防止渎职侵权的思想防线,自觉勤政廉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探索建立渎职侵权犯罪易发多发领域调查分析、风险预警和专项治理制度,抓住影响发展稳定大局、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党委政府关注的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预防。全面推行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预防年度报告制度,研判本地区职务犯罪总体形势、规律特点和演变趋势,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四、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破解渎职侵权检察工作难题
结合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紧紧依靠各级纪委、政法委的组织协调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创新体制机制,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发现难、立案难、查证难、处理难问题。一是建立重大复杂案件专案调查工作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司法、行政执法机关协作配合,对于重大复杂案件,必要时组织联合调查组,建立查处重大复杂渎职侵权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多方面智力、技术和政治优势突破案件。二是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沟通联系,推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网查询、线索移送、案件协查、共同预防、监督配合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参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重大危害国土资源案件和重大工程建设中发生案件的调查机制,严肃查处事故、事件、案件涉及的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三是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干预查处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案件工作情况沟通和处理机制。主动与纪检监察部门沟通情况,对非法干预、阻扰检察机关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追究当事人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四是积极推动完善反渎职侵权法制建设。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重点解决渎职侵权犯罪定罪量刑标准、数罪并罚、徇私舞弊和损失后果认定以及渎职侵权犯罪处罚偏轻等问题,及时作出司法解释,提出立法建议。
五、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水平
各级检察机关要把加强反渎职侵权能力建设、提高查办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能力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狠抓渎职侵权检察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结合中央政法委统一部署开展的“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职责与使命”专题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明确加强和改进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努力方向。加强素能培训、实战训练和案例研讨,继续抓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着力提高运用法律政策、办理复杂案件、化解社会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侦查人员交流、培养等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具有专业技能、善于攻坚克难的办案专家和能手。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干警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十个严禁”的要求和各项检察纪律,树立公正廉洁执法的良好形象。着力解决基层检察院和西部地区检察院反渎机构不健全、办案力量不足、装备保障落后等问题,为查办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提供必要条件。
六、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营造良好执法环境
检察机关要坚持反腐败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自觉把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置于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之下,主动向党委、人大汇报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思路、部署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加强与本地纪检监察、组织部门和行政执法及其他司法机关的沟通对接,完善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和执法协作机制,形成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合力。加强反渎职侵权宣传,抓好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巡展,适时公布重大典型案件,深刻揭示渎职侵权犯罪的严重危害,及时回应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促进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为主题,开展举报宣传周活动,重点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反渎职侵权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良好氛围。
渎职侵权检察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检察机关要始终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大力加强反渎职侵权能力建设,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推动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贡献,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作者: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探索科学发展新路需要新的知识和智慧
(林 雄)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把握主题主线、探索科学发展新路,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新的知识和智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胆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聪明才智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素养和工作方法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全党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审时度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我国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轨道上迈出新的步伐。实践证明,知识改变命运,智慧决定生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离不开知识和智慧的支撑。
探索科学发展新路是一场新的革命,涉及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深刻变化。与30多年前搞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相比,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从国际上看,随着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发展模式、供需关系、治理结构的调整变化,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方面影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来自外部的挑战不断增加。从国内来看,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和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传统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如何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更加考验我们的知识和智慧。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国内外发展大势,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以新的知识和智慧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切实提高发展质量,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作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的决策者、规划者和组织者、执行者,广大领导干部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与时俱进地优化知识和提升智慧。当前,我认为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为探索新路提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认识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严格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努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广泛涉猎现代科学知识,为探索新路筑牢精神和文化支撑。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头绪繁多,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多学一点、学宽一些,努力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当前,我们的学习要重点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来展开。比如,加强现代金融知识学习,自觉运用金融手段服务市场经济;加强国际贸易知识学习,尽快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自觉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现代产业知识学习,深化对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认识和理解;加强科技知识学习,把握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和规律,推动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加强低碳知识学习,树立绿色经济、绿色生活的理念;加强社会管理知识学习,提高应对复杂局势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努力提高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坚决打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场硬仗。
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为探索新路寻找有益启示和路径参考。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都曾采取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举措,如明确政府的职责,从规划布局、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市场环境等方面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基础性条件;强化市场机制在竞争性领域的地位,推进市场开放和充分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鼓励科技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挥主导作用,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施符合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的调控措施,维持宏观经济的基本平衡和微观市场的强大活力,等等。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就要积极研究借鉴这些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使之适应和符合我国实际,最大限度地节省发展的时间和成本,避免失误,少走弯路,实现超越。
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探索新路锤炼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完善知识、提升智慧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探索科学发展新路的基本功。必须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运用所掌握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智慧,分析和破解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战略问题,将发展的途径方法与发展的成效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具体而言,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清醒认识探索新路不仅是应对外部竞争压力和内部转型要求之所需,更是一种政治责任,必须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去深入思考、谋划和推动落实;牢固树立求是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打破一切违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纠正一切形式主义的做法,转变一切墨守成规的行为,更好地把宏观谋划与微观操作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地推动发展;牢固树立协调意识,在探索新路中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处理好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关系;牢固树立共建共享意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巩固群策群力共促发展的生动局面,谱写科学发展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作者: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