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
申论热点范文:让座红包
http://www.sdgwy.org 2013-01-16 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热点概述
近一年半来,在重庆綦江的公交车上,给一位80多岁的老人让过座位的人都会收到老人回赠的一个红包。红包里除2元纸币,还有一张印有感谢话语的卡片。卡片上印着:“你高风格让座和帮助,感谢您!綦江代正兴”。老人表示,自己对坐车人的艰难深有体会,不能因为自己是老人,就要求每个人让座。“人家虽然让了座,但想起人家坐得好好的,我心头很不安,于是就采取书面感谢和帮付车费的形式表达谢意。”老人名叫代正兴,退休前是当地一所财贸技术学校的校长,一年半来他已送出61个红包。2012年9月以来一名让座者在网上发帖公开了此事,贴出了老人送出的红包和卡片,此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热议。
相关评论
代正兴表示,让座还是不让座,都是个人自愿,靠强迫考制度不行。唯有给让座者起码的尊重,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媒体人于红军认为,送红包的老人和收了红包的让座者,都无可厚非。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自愿的、和谐的。然而,极力褒扬此事,挖掘其道德意义,甚至主张派发小红包这样的小创举越来越多,去感召和激发每个人的道德良知,是欠妥的。如果让座送红包常态化,容易衍变为索取式的让座。再说,座位是公共资源,个人凭什么用之谋利?真正的道德是不具有功利性的,以不附加任何物质交换条件为前提的。倘若实现一个正常的道德规范,变成了物质回报的交换,善举就变味了,绝不是充满创意的道德进步或改良,而是让我们汗颜的道德退步。“让座红包”无疑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需要整个社会反思。
在社会价值多元化和公共理性缺失的社会背景下,让座行为的社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遭遇了质疑与动摇。让座红包的给与不给,在触碰了人们社会传统道德困境的情况下,才引发了大家的广泛热议。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应该理性而全面的看待。
一方面,仅仅2元的让座微红包和情真意切的感谢卡,传递出了受惠者“投桃报李”般的致谢,这种良性的互动增强了社会对于让座行为的社会认同。虽然只是老人的个体行为,却恰恰体现着对于让座者的激励,其中蕴含的感激之情也更能够打动人心,来壮大让座队伍。借助着让座这个载体,微红包和感谢卡则成为了相互理解和关爱的平台,在社会相融与理解中平添了和谐的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小小的红包和卡片的激励有助于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培育价值理性,用文明与激励的方式传递让座的正能量,从而推动公民道德
另一方面,作为接受千百年来传统道德教育的我们而言,让座本是尊老爱幼的基本道德要求,实乃天经地义、道德自律和义务使然。然而让座就要奖励红包却折射出了一个让人汗颜的道德困境的现实。在多元社会的当下,个性张扬与异质思维淡化了统一的社会价值标准。
所以,通过正向鼓励和道德回流能够给予人继续做好事的勇气和动力,而让座通过微红包、感谢卡的方式表示感谢,是对公民道德的一种奖励和赞赏,同时也鼓励了更多人为其他老人或者不方便的人们让座。然而,道德教化和正向鼓励不能够仅凭让座红包去实现,在公民道德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如对让座等行为更可通过道德宣传、榜样激励以及现场表扬等方式予以传扬。只有人们在道德的感召下,在助人为乐的同时充分感受到助人之乐,从情感反馈和道德评价中净化灵魂,从而进一步固化和延续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继而在未来能够更加爱持之以恒的做好事和行善举。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尊老爱幼,举手之劳。相信千百年来奉传统道德为立生之本的民族,我们的文明等能够得以延续、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明之举也定能够构成社会的美丽风景。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