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3次生育高峰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呈现快速增长局面。从2011年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认真应对的重大课题。
2011年4月,胡锦涛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壮大老龄事业和产业。2011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要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
【考点分析】
一、问题及其成因
1、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超过73岁)、现有出生率下降,客观加速了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和庞大的流动人口迁出,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加速了发展的不平衡。
2、“未富先老”是中国老龄化的最大特点。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赡养比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极大影响了社会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负担日益加重,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社会保障资源面临巨大压力,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财政提出新的要求。
二、基本对策
1、按照“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统筹城乡、规范管理”的指导原则,完善养老政策体系。加快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工作格局。
2、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3、完善老龄产业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产业,促进康复辅具等特需产品开发,加大老年旅游市场开拓,培育壮大老年用品消费市场。
4、加强老年精神文化生活。鼓励创作老年题材的文艺作品,兴建老年大学。搭建社区服务平台,重视发挥老年志愿者作用,不断探索“老有所为”的新形式。
5、加快建设老年医疗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社区养老中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行管理。
6、健全老年法律、维权机制,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尊老爱老,推动社会好风尚的形成。
【精彩论述】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本身无所谓 ‘好’或‘坏’。 “高龄化”主要是人口自然变动的结果,而“空巢化”则主要是人口机械变动(人口流动)的结果。
与国外老年人相比,中国的许多老年人不富裕,是弱势群体。所以必要的保障制度必须健全。中国要迅速从现收现付制的泥潭中走出来,变成有弹性的基金积累制,化解“未富先老”的危机。
要有专业养老院,对老人提供专业服务,让专业的养老院与社区相结合,让社区也走向专业化,将专业化的老人服务与家庭服务结合起来。
我们要倡导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孝文化,因为这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情感需要是无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