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申论范文   
申论范文
申论热点关键词:拜民为师
http://www.sdgwy.org       2012-05-07      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对于执政党来说,基层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在2011年的政治背景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2011年,许多省市地方发动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宣传系统搞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效果良好,这些活动的核心,都是群众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生命之本、力量之源、执政之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那么,怎样把握“拜人民为师”这一重要表述?


  拜人民为师,体现在认识层面,来源于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理性认识。而脱离群众从根本上说,则来源于英雄史观、救世主史观。只有从本质上认清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才会成为人民群众恭恭敬敬的小学生。拜人民为师,第一,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等等。其中,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观点。第二,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邓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30多年来的许多改革也都遵循着“群众创造、地方突破、中央规范”的轨迹。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拜人民为师,实现在实践层面,要怎么做?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一篇讲话中作了准确回答。拜人民为师,首先要到基层去。只有在基层,干部才能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才能摸到群众的脉搏,贴近群众的心窝。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机关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下基层活动,取得明显成效。重庆每年组织20多万机关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安徽、陕西、山西、吉林、云南、新疆等省区都是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带头,大规模选派干部住村蹲点调研。群众称赞,“当年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许多干部下到基层后,亲身体验老百姓生产生活之艰辛,心灵受到很大震动。技术再发达、信息再通畅、交通再便利,都代替不了干部住村入户、蹲点调研。


  拜人民为师,必须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虚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一要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材料。二要研究实招,总结基层创造的经验,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三要检验实效,看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是否符合基层实际,有没有给群众带来实惠。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拜人民为师,最重要的是培养起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孔繁森、杨善洲、沈浩等党的优秀干部之所以能一心为民,把个人的一切都奉献给党的事业,就是因为他们真正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对群众怀有赤子之情。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深厚感情是在一起摸爬滚打中产生的。现在,领导机关中有不少干部特别是年轻同志,从大学门直接进机关门,没有经历过基层艰苦工作的磨练,缺少对普通群众生活的切身体验,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加大领导机关脱离基层、脱离群众的危险。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