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营养不良问题,曾引起媒体广泛关注,民间公益力量也积极介入。但总体来说,民间公益力量很难解决量大面广的贫困生营养午餐问题,也难长久维持。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但是政府愿不愿意接手?是由各地政府筹资解决,还是由中央政府统筹解决?大家普遍心中没底。国务院这次会议给出了答案,也让公众的心变得踏实。根据国务院会议精神,试点所需全部资金160亿元由中央财政承担。
国务院统筹农村贫困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做法,反映出我国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推进教育公平的新思路。首先,它加大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统筹力度。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一直以县乡财政为主。据有关统计显示,在2006年之前,县乡财政占义务教育经费的80%左右,导致义务教育存在严重不均衡。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加强中央财政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是最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且有保障性的做法。法国中央财政承担了70%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并把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直接划拨到教师的个人账户。日本中央财政负担了全部义务教育半数以上的经费,包括教师工资、学生补助和奖励、学校基本建设费、图书经费等,此外还承担了全部的教科书经费。
其次,改变“给政策却不给资金”的教育管理办法。此前在类似的教育问题上,中央政府往往出规定,却不明确具体的经费投入。比如,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问题,中央规定“流入地为主,公办为主”,这使得流入地政府缺乏长远积极性,因为流入人口越多,地方政府承担的投入责任就越大。该政策推行多年来,打工子弟的求学难一直难以根治,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必须省级(或中央)财政统筹,且建立学费随学籍走的机制。如果在解决农村贫困生的营养问题上,中央还是只出规定或政策,那这一好政策就可能一直悬在空中。
可以预见,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会更大。如果继续这一趋势,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在2012年达到GDP4%的目标也就有了保证。
此外,鉴于以往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存在诸如中职助学金的冒领、义务教育经费遭到层层挤占和挪用等问题,要把这笔投入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的饭碗之中,还必须建立公开的财务管理体系。国务院会议也强调要“全面公开学校食堂和学生营养经费账目及配餐标准,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在这方面,一定要吸取贵州遵义一所小学食堂给学生吃烂菜的教训,最好的做法,就是建立家长参与饭菜单的确定以及监督饭菜质量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