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9月22日是第五个中国城市无车日。据住建部透露,今年承诺开展“无车日”的城市新增19个,达到143个。但与此同时,针对“无车日”的非议也日渐增多,如抱怨“无车日”让生活更“添堵”。媒体梳理发现,“无车日”当天青岛、济南等全国多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比平日更拥堵。
【相关评论】
看来华丽的“无车日”并没有触到城市那根拥堵的神经。一方面是城市管理者把“无车日”当成了一场时尚秀,意思一下就行了;另一方面是城市的主人们不愿意为城市的拥堵承担自己的那份责任。看来“无车日”虽然来,但“无车日”所代表的精神还离我们很远。
【热点评述】
“无车日”何以日渐沦为“走过场”,甚至反而“添堵”?客观方面的因素当然有很多,如目前在我国,轿车仍处于快速进入家庭的阶段,在与日俱增的私家车面前,实施“无车日”的难度在不断提高。但深入检讨,“无车日”的“过场化”和“添堵”,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也是我们在组织实施“无车日”活动中过于狭隘、肤浅的价值观念造成的。
如何让人少开车,恐怕还不能完全靠个人自觉,政府要有一定的措施。如何采取措施让人少开车呢?笔者想到了新加坡在这方面做法。在这个国家有一种特殊”特权车“,这种车挂的是红色牌子,与中国横行无阻的特权车不同。挂这种牌子的车,只能在周末、节假日、早7点以前和晚7点以后行驶。由于车主做出了牺牲,减少了行驶,缓解了交通,政府就给予补偿:买车半价,保险费、养路费等半价。如果拥有这种牌子车的人在工作日,或其他非允许时间有急事需要开车,那也不要紧,去买一张特别行驶证就可以。
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需要政府和公民共同发力。无论单靠哪一方,都无法很好的解决拥堵问题,新加坡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由于公民的车子在很多时间不能开,车主做出了牺牲,作为政府当然对他们应该有补偿。这样有鼓励、有补偿,还有惩罚,岂不比单靠提倡要好。如果我们能遵循政府和公民共同承担限制开车带来损失的原则,那么我们很多人一年365天也能做到不开车、或者少开车。只是政府有没有这点牺牲精神。
【点评】
无车,牺牲不能只对公众利益;靠“无车日”恐怕并不能真正解决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