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近10年来我国干旱频繁发生,极端天气频发现象尤为明显。以前是南方局部地区季节型干旱与季节型水涝,目前是许多地区发生持续干旱,干旱与水涝成为天气预报和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焦点和难题之一。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水利设施的应对极端气候灾害是我国当前的一个非常重要课题。
2011年继中原大旱过后,长江中下游持续出现大范围旱情,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三到八成,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地抗旱形势严峻。一进入6月份,旱灾预警没来得及解除,南方多省就因骤降两轮暴雨,一夜间由旱转涝。据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计,截至13日10时,两次灾害过程造成105人死亡,失踪63人。
近年来,我国屡发灾害。云南大旱,农业用水、居民吃水困难;舟曲泥石流,伤及生命无数;海南省一场大雨海南省70%的水库暴露险情;中原大旱等,严重危害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给我们经济造成了巨损失,给我国的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究其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疏于对基础水利的建设,致使现在许多地区依然在沿用六七十年代的水利设施。
原因分析:
京佳教育范非凡老师认为造成当前气候灾害给我国民众带来巨大损失,主要是我国水利设施薄弱造成的。而造成水利设施薄弱现状的原因与投入、维护善后、制度机制及部分地方错误的执政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一、投入不足,我国现有的水利设施建设滞后,与当前的形势需求严重不符。当前正在运行的水利设施,大多是沿用的六七十年代的设施。
二、对水利设施缺少一个统一管理机构与管理体制,造成水利设施有我建,无人管,功能消退,未能真正搞旱排涝的功能。
三、部分地方政府执政理念有偏差,对辖区内水利设施缺少整体规划,致使水利设施布局不合理,许多水利设施建设成为面子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功能严重缺失。
四、随着工业化进程,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如温室气体的排放、三峡大坝等,对环境的破坏与影响逐渐加大。
解决之道:
一要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投入幅度,设立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示范区建设,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二要坚持统筹兼顾。建立一整套的水利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与维护机制。尽快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
三要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
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学习,切实改变错误的理念,真正以保障民众利益为出发点,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同时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着力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
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