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山东公务员考试网(www.sdgwy.org)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酒桌文化有存在的必要性吗?”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热点概况】
近日,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新员工杨某与同事聚餐时,因没喝敬酒,被领导董某辱骂并扇耳光。该行回应称:对杨某做出言语及行为失当等举动系该领导酒后失态,已对董某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把敬酒当成灌酒,类似的场景并不鲜见。总有人从喝酒的多少看感情的深浅,把酒量的大小当忠诚度的测试。说到底,就是通过别人的服从来凸显自己的威力。酒量和感情、能力、业绩统统不该挂钩;对待下属,如此敬酒不吃就上罚酒,最后很可能是自己干了更辣的罚酒。
【各方观点】
@北京晚报:拼酒不是一种文化,而是一项陋习。要杜绝拼酒陋习在企业大行其道,既需要杨某这样的正面硬刚,更需要企业领导端稳手中的酒杯,切莫认为员工不喝敬酒就是不给领导面子,更不能抱有“敬酒不吃吃罚酒”的心态。以为拼酒能拼出感情、拼出业绩、拼出忠诚、拼出领导信任的人,该“醒醒酒”了。
@兰州新闻网:酒可以喝,但不应过量;关系需要经营,但不能过度。无数事实证明,酒桌上建立的友谊并不牢靠,靠酒席维系的职场同样不稳固。要知道,良好的职场环境还是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来引导的。
@央视网:喝酒只是一种沟通交流的手段,喝与不喝不能等同于尊重与否,将酒量视为忠心和能力更是本末倒置。其乐融融的酒桌氛围才能拉近距离,强人所难的酒桌“霸权”注定为大家所唾弃。
【深度分析】
(一)导致酒桌文化畸形的原因
1.以逼酒作为测试忠诚的标准
有的人借着“酒劲”大做文章,将传统酒文化中的“规矩”“礼仪”背后的等级秩序、专制权威、长幼尊卑等糟粕带入现实生活,将敬酒看作拉近距离的途径,把劝酒视作彰显权威的机会,以逼酒作为测试忠诚的标准,用劝酒、敬酒、罚酒作为构建人际关系的方式,造成了强制性的畸形酒桌文化。
2.中国酒文化盛行
中国是礼仪之邦,素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古言,请客吃饭,无酒不成席,酒文化盛行。“劝君更尽一杯酒”是那样的洒脱;“葡萄美酒夜光杯”是那样的豪放;“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那样的凄凉;“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是何等的洒脱浪漫!但时至今日,那种放下生死利禄、追求自由的酒神精神日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现代饭桌上为了谋求利益的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中国的酒文化正在异化走样。
(二)畸形酒文化的危害
1.与腐败相伴而生
觥筹交错之间,冠冕堂皇之中,“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的“酒桌办公”歪风横行,“潜规则”“暗交易”等利益输送暗度陈仓,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恶劣作风不断滋长,污染了政治环境,带坏了社会风气,不仅群众深恶痛绝,也为党纪国法所不容。
2.造成闹剧,酿成惨剧
多年来,胡喝、乱喝、有事喝没事也喝的风俗让人不堪重负,“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的劝酒辞藻听得让人上头,“敬酒是尊重,拒绝是瞧不起”的扭曲观念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因喝酒出现的闹剧、酿成的惨剧时有发生。
【参考文章】
酒桌文化是一种伪文化
今天,一位新员工不喝领导敬的酒而被掌掴的消息,引来不少关注。据当事人称,在新员工团建聚餐上,自己由于生活习惯而礼貌拒绝了“A角”的敬酒,结果却被领导粗口辱骂并扇巴掌。从摔酒杯、砸桌子,到满地污渍、丑态百出,种种混乱场景给这位原本对工作充满期待的职场新人浇了一盆凉水。强制性喝酒是否是融入社会的必修课,在“众人皆醉”的聚会中滴酒不沾是否是不懂事,所谓的酒桌文化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
在中国,酒的历史几乎与人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汉字成熟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很多典籍中都有关于酒和饮酒文化的记载,酒文化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影响深远。《诗经》中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休闲等含义,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千古佳句就说明了一切。可是酒文化一旦异化成酒桌文化,问题就来了。有人就说过,在大多数中国男性眼中,酒桌文化被美化成传统美德,劝酒成了一种好客古风。但自古以来,在中国式酒局上,劝酒就是一场“臣服”与“来朝”的权力游戏,谁有求于人,谁想号令众人,或者说,谁不想买谁的账,谁想不给谁面子……用这些人酒桌上的话说,就是“都在酒里了”。很多人认为“酒品即人品”,把酒桌表现好坏作为评价别人的标准,这就背离了喝酒助兴的本意。其实,现如今很多人也很矛盾,喝酒伤身,自己不愿意参加酒局,但如果朋友摆酒不请自己,又觉得自己不受重视;拒绝别人敬酒,又害怕伤了人家面子。最终在“面子”思想的推动下,导致酒越喝越多,越喝越“滥”。
如果说“酒文化”还勉强能够跟“茶文化”之类的词汇搭上一点边儿,那么“酒桌文化”就是一个毫无歧义的负面词汇。如果非要说存在一种“酒桌文化”,那也只能说这是一种庸俗观念自抬身价的现象。本来是为了交流,是为了办事,结果话也不说、事也不办,先喝一场大酒。推杯换盏,你来我往,除了喝伤了身体喝坏了胃,没有人能够看出酒对正经事儿有什么帮助。也许有人不这么看,他们觉得酒是润滑剂,酒是催化剂。如果酒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那还要原则干什么,还要规矩干什么?无限抬高“酒桌文化”的能量,其实就是在给歪风邪气甚至腐败行为打马虎眼。“酒桌文化”好使了,法律制度也就被架空了。“酒桌文化”好使了,那些不会喝、不愿喝、不甘于跟庸俗风气同流合污的人,也就成了被逆淘汰的对象。
事实上,工作生活理应存在界限,而为人处事应一以贯之。对于工作之外的社交场合,哪怕是同事聚会,也不妨多一些推心置腹、平等交流,少一些尊卑长幼、官威官气。另一方面,对每个人而言,理应养成在“八小时之外”规范自身言行,在社交场合、休闲场所保持得体的自觉。时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莫让酒后失态成为免责诿责的理由,莫以酒后无意识作为丑态百出的挡箭牌,这是饮酒的基本底线,也是成年人的必备素养。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网 兰州新闻网,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