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山东公务员考试网(www.sdgwy.org)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人才红利”时代 。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背景链接】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的70年以来,中国人口总量由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人口素质显著提升。在人口红利因素逐渐减弱的同时,由人口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提升带来的“人才红利”正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综合分析】
当社会经济进入一个较高水平时,劳动力的作用就会减小,科技的作用更加凸显。因此,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势在必行。中国企业需要放弃依靠低成本打价格战的模式,转而将主要精力放到做出精品、加大创新上,从低端制造业逐渐向中高端制造业进步,实现产业升级。
产业的升级必然伴随着人才的升级。如果说人口红利指的是大量技能不高的普通劳动群体为经济带来的收益,那么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上,大量有所专长、综合素质较强的知识型、技能型劳动群体将成为强有力的支撑。他们所带来的“人才红利”,将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则是我们加强对人才教育、培训的契机。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促进教育公平,能够有效提升劳动力素质,有利于人口质量的优化。此外,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升城镇化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都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创造“人才红利”的必由之路,需要多管齐下,共同作用。
【三大转变】
(1)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从确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策,到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齐头并进,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更是逐年上升,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实现国家强盛的第一战略,从人才支撑发展到人才引领发展,构建现代化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逐步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再向人才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2)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型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成为一段时间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扩大出口、增加创汇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城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劳动力资源的逐年减少已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难以打破的瓶颈,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比较优势的转换期。随着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的历史性变革。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科技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3)从高速度向高质量的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年均增长率接近10%,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速度”。如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而要实现攻关期目标,必须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一转变的前提正是需要进一步激发人才红利。
【相关对策】
(1) 稳定和促进就业。参与经济活动是释放人才红利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减少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另一方面,针对大学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不同需求,做好促进就业和创业的相关工作。
(2)提升教育和培训水平。经济高质量发展既需要科研创新人才,也需要专业技能人才和大量的技术工人。整体改善教育和技能培训水平,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我们既要完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又要注重加强产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衔接。在培养科研创新人才方面,要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为高水平科研提供有力支撑;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要紧密结合行业和区域发展,形成符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要的培训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技能,使他们成为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所需要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人才。
(3)深化科研领域改革。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创造热情,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要尊重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各个环节的创新活动规律,推动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要建立健全科学分类的创新评价制度体系,通过完善评价和激励制度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激情和活力。
【权威论述】
人口问题绝不仅仅是生育问题,中国更需要人口与经济的“提质”。毕竟,人口数量在经济总量统计上有意义,但在衡量经济质量、生产力发达水平方面的意义则不那么重要。——中国网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劳动年龄人口的知识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由人口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提升带来的“人才红利”,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央视网
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与有效组织,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劳动生产率。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由于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较为完善,结合资本、市场等要素,可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升劳动生产率。因此,在向人才要红利的过程中,还必须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新华网
【案例拓展】
江苏启东市优化升级人才政策
启东市深入推进“东疆英才计划”,实施青年企业家培养“启航”计划,持续推进人才培养“312计划”。强化高新区博士创业园等创新载体建设,引导企业建设“顶尖人才”工作站,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落地转化。累计建成国家级科技创业园1家、省级孵化器5家。
贵安新区人才红利“点燃”创新引擎
贵安新区紧紧围绕优化人才结构这一抓手,大力推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由内到外”“内外兼修”的人才结构优化模式正引领贵安新区“人才红利”不断释放。产业为“媒”聚人才。贵安新区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引领性强的优强企业和高水平项目,短短几年间,大数据、高端制造等产业在新区集聚,对人才的渴求与日俱增。
烟台开发区加速“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烟台开发区9月底投用人力资源产业园,园区计划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为主体、其他配套企业为辅助的人力资源服务生态链,使产业园成为寻求人力资源服务综合解决方案的首选地和全方位人力资源服务的输出地。依托自贸区的开放性,突出国际标准,加大日韩等外资机构的引入,扩大行业间国际交流合作,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招引,打造产业园区的“国际范”。
【时评文章】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激发人才红利潜能
事由人做,业因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国人的辛劳汗水和巨大的人口红利,换来了今天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随着新形势新问题的出现以及不断深化,以人口红利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成长模拟难以为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激发人才红利潜能,既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各地在新一轮“经济开放”中保持鳌头、独领风骚的必然选择。
激发人才红利潜能,可以说要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培养、评价、流动应该是当前各级政府正在做的也是最容易入手的方式。俗话说“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各级政府只有具备“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以驰而不惜的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在破除制约人才合理流动的条条框框,激发人才红利潜能上面有所作为。长期以来,人才合理流动受到各种体制机制的限制,行业、地域、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壁垒,户籍制度犹如“鬼打墙”一般的阻隔,人事管理制度的硬性约束等等,都是影响人才潜力发挥的制约因素。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激发人才红利潜力,应当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啃“硬骨头”,勇于向“老大难”问题开刀,只有打通人才流动过程中的“梗阻”,为人才合理流动劈出一条“康庄大道”,才能实现新一轮社会经济的高层次发展。
一个人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往往要经过需要一个“搜索—匹配”的过程,整个过程需要建立一个公平、合理、开放、透明的用人环境。习总书记讲:“党的事业、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我们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国家层面,要主动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市场引导和市场甄别,在国家宏观人才政策的调控下,通过健全和完善人才合理流动的竞争、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红利潜力,为人才合理流动创造条件。地方层面,要树立“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理念,科学设置人才引进考核目标,把“经世致用、引有所用”作为人才引进目的;大力弘扬和积极创造有利于人才作用发挥的社会环境及工作平台,做到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有成效,真正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效果,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
古有千金买马骨,以示求贤如渴。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若想在未来的社会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各级政府仍需拿出千金买骨的气概,在加强激励的同时,更为人才合理流动扫清障碍,实现公平竞争、人尽其才的大好局面。(作者:陈家敬;来源: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