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热点时评
2020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改善农村陈规陋习 树立乡村文明新貌
http://www.sdgwy.org       2020-01-02      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山东公务员考试网(www.sdgwy.org)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改善农村陈规陋习 树立乡村文明新貌”。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背景链接】


  近年来,关于一些农村的陈规陋习频频被爆出,受到广泛关注。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以及孝道式微、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等。这些人情、吃喝、送礼等风俗习惯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更严重的是情况越演愈烈,攀比之风盛行,排场越搞越大,许多农民都有了“面子”情节,更多的人有了“礼金猛于虎”的恐惧感。


  【综合分析】


  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些乡村陋习,究其原因,一个是传统风俗习惯;二是农村文化生活匮乏。近年来,虽然大多数农村地区经济有了显著发展,但是文化设施等基础建设相继解体,农村文化生活缺少了载体和有效的组织。近年来,虽然也有“文化下乡”活动,但其覆盖面小,周期短,无法满足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黄、赌、毒”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乡村的陈规陋习泛滥不可避免。这些陋习的存在,长期污染社会环境,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发展。


  【相关问题】


  1、滥办酒席。过去,谁家有好事喜事,街坊邻居都会去道贺,谁家有了困难,大家也会去看望和帮助。但是,现在这些事情的本质已经变质了,一些人开始借机敛财,拉拢人情,特别是农村的酒席,除了传统的婚丧嫁娶,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奇葩酒席,更有甚者,一些人修房子,买一头牛回家,搬一次家,都要大肆举办宴席,宴请全村人。这些畸形的消费成为了农民的生活的主要支出,礼尚往来变成了“人情债”。


  2、盲目攀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地方出现了攀比之风,比房子,谁家房子修建的气派,导致大量住房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比彩礼,谁家姑娘出嫁,彩礼从原来的几千到现在的几十万,有的家庭要举全家之力,才能娶上媳妇,对于很多农村父母来说,儿子娶媳妇,已经成为一个家庭最沉重的经济负担。


  3、赌博成风。由于现在农民生活有较多的空闲时间,一些人无所事事之时,又没有其他可供消遣的娱乐活动时,不是聚在一起喝酒就是聚在一起打麻将,整天沉迷于牌场上,不务正业,输钱事小,很多人昼夜不分的打牌,对家庭和谐也造成一定影响,产生了一定的家庭矛盾。不仅破坏了社会风气,还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关对策】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项重要的任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分工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深入研究当前婚丧陋习、孝道式微等问题的形成原因,建立管用有效的工作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要以党风政风引领农村新风,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责任,要充分发挥好农村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坚持依靠群众。农民群众是文明乡风建设的主体,要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有效发挥村民自治的重要作用,创新工作措施和方法,让群众真正成为这个新风的制定者、执行者、评议者和受益者,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三是要依法依规。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必须加强制度保障,实施有效管理。在相关法律法规修订中要增加文明乡风建设的相关内容。对不赡养、虐待父母等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出台有关政策措施要符合法律法规,村规民约内容要符合宪法和法律精神。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有关约束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要符合村民自治程序和规范。


  四是加强教育引导。要深入教育宣传和发动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加强文化引领、强化价值认同,注重实践养成,建立激励机制,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事,把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观念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行为习惯和准则。


  五是坚持因地制宜。“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推进文明乡风建设,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相适应,充分尊重当地习俗,充分考虑群众习惯和接受程度,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


  【案例拓展】


  榆林市


  榆林市为了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遏制婚丧陋习和不良社会风气,推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使农村社会风气向善向上向好转变,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建立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还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通知》文件。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要求,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高频金句】


  1、乡村振兴不振兴,要看乡风好不好。——韩俊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内江新闻


  3、只有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维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群众投身生产生活的积极性,乡村振兴战略才能步步为营持续发力,农村才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华网


  【权威论述】


  治理农村陈规陋习,基层在探索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但一些地方出现了思想工作不管用,硬办法又有法外施法之嫌。如何破解基层治理中遏制农村地区陈规陋习问题,需要中央相关部门牵头,出台统一的措施办法,齐步治理农村的陈规陋习,既开展春风细雨般的思想教育,又为其立出规矩,把组织的措施办法变为群众的行动,从而促进乡风文明,聚力建设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的实施。——冯兴怀


  【时评文章】


  改变农村陈规陋习,还需久久为功


  “拿不出高额的彩礼钱,致使儿子迟迟结不了婚”,“有丁点事都要办个酒席,收些人情钱”……近日,人民日报记者深入部分农村地区,专题调研农村移风易俗的有关情况。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已经认识到,推进移风易俗,眼下看,每家都是受益者;长远看,子孙们更是受益者。


  “风俗,天下之大事也”。但是一些乡村存在的陈规陋习,为害不浅。比如,天价彩礼导致一些适婚家庭债台高筑,酒席泛滥让人情债不堪重负,“白色消费”造成极大浪费,这无不说明:那些陈规陋习真该改改了,早改早好。


  “我到过一些贫困地区,温饱解决了,但红白喜事花钱太多,搞一个婚礼花多少万,一下子又返贫了。希望你们通过乡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给大家减负。”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山东考察时曾这样对农民说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也明确指出,要遏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一言以蔽之,移风易俗,利国利民,众望所归。


  既然是陈规陋习,就说明那些“规”那些“习”存续时间已久,有着较为顽固的生命力,很难一下子改变和消除。但是,只要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专项文明行动,特别是找到切入口,运用好点子,抓住关键处,就能事半功倍。


  什么是切入口?从面子入手。“宁荒一年田,不丢人情场”,农村是熟人社会模式,面子大于天。结婚索要“天价彩礼”,要的是面子;离土又离乡的年轻人返乡大办丧事,办的也是一个面子;有人办酒席,邀请了就得去,去了就得上礼,为的还是面子。爱面子,顾面子,讲面子,并非全是坏事,也是中国人重“礼节”的写照。但受陈规陋习拘束,被歪风邪气“绑架”,以至硬撑面子,甚至因此返贫,则就必改不可了。


  破除这种不健康的面子观,既需要相关部门引导,也需要家庭成员提升认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的婚恋观也在不断变化,从家长的“要少了会遭笑话”,到年轻人“多要了会被笑话”,再到最后“彩礼多少无所谓,不要都行”,看似是小家庭内对彩礼的探讨,但展现的是时代的进步。如果在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新观念,接纳新时尚,那么那些陈规陋习在农村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改变陈规陋习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只寄希望于某一种手段。但是,只要更紧密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更巧妙切中农民群众思想实际,找准工作载体抓手,深化文明素质教育,加强移风易俗宣传和舆论监督,因地制宜,该规范的规范,该引导的引导,就能逐渐显现效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敦风化俗,久久为功,只要持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仅能够改变陈规陋习,更能塑造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来源:人民网 作者:秦川)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