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新华社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广东、福建等地的部分高档酒店、商场,发现奢华高价月饼有“死灰复燃”之势。一些商家又打着“高端订制”“尊贵气息”等幌子推销高价月饼。(8月23日《南方都市报》)
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供给。高价月饼消失几年后,如今“死灰复燃”,假如不是商家进行试探性生产,就是社会需求激发了供给。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指向同一种心理,即有人或许认为反“四风”就是一阵风,已强劲地刮了几年,如今可能会歇歇了。
月饼历来承载着文化,不仅体现民俗民风,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官场习气。有什么样的官场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月饼消费。当月朗风清、官风淳正时,月饼就是月饼,是可以拿来吃的食品;当官场风气不正、请客送礼之风盛行时,月饼就不仅仅是月饼,而是一种送礼工具,月饼带着名茶名酒、甚至夹带金条银锭,就不足为奇。
月饼也可当作一项反腐指标,可以检验反腐的成效。当市面上的月饼包装朴实时,反腐的效果显现,而高价月饼普遍,则说明反腐的形势严峻。此次高价月饼再现,但并不占数量上的优势,不能说明腐败卷土重来,但从中不难窥见“投石问路”的苗头,说明有人想看看反腐部门对此有何反应,若冒头就打,则势必就此收手,若不闻不问,想必会越做越大。
可见,此次高价月饼“复出”,对反腐工作是一次提醒。在过去,反腐有时的确是一阵风,以至于在社会上形成了惯性思维,认为反腐不可能总是利剑高悬,哪能每个节日都发通知、搞专项检查?这恰恰说明,反腐不仅要有暴发力,更要有耐力,惟有“两力”结合,方能形成持久而强大的威慑力。
同时,反腐从严苛走向平常,有两个不同的归宿:一个是一阵风已过,反腐的力度锐减;另一个恰恰相反,反腐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反而不再需要特殊手段来强调。比如在反腐的力度拉升时,为了体现决心,则可逢节假日下达通知来提升反腐效果,但当反腐已深入人心时,就会通过制度反腐、依法反腐来持续推进这项工作,反而不必事先打招呼了。
因此,此次一定有人误判了形势,高价月饼“复出”由中纪委网站和新华社记者披露,也说明一切尽在掌握中,依法反腐已不必借用其他手段,不管在节日还是平时,都会保持一样的高压,假如商家对此出现误判,生意难免亏本;若官员出现误判,定会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