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针对疑问的回答,南辕北辙的反应,左腾右挪的说辞,哪怕再怎么洋洋洒洒,再怎么情真意切,都不会得到公众认可,也不会使民意止沸。而“零信息”甚至“负信息”的回应,是对公众智商的挑战
湖北利川市人社局为其直属事业单位招聘两名工作人员,共20多人应聘,面试结果前两名是其内部干部子女。针对这一“巧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社局和利川市政府决定,取消结果。
招聘结果取消了,疑云却未消除:招录本单位干部的子女是否符合回避规定?招聘背后有没有内部“勾兑”?谁来承担招聘“流产”的成本?这些疑问,回应中没有解答。
而在5月15日,青海省保监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再次公布了拒录3名考生的原因,其中,认为笔试、面试成绩都是第一的人大毕业生黄红“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独立承担工作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从之前“性格内向”的说法,到这次“能力不足”的回应,人们的质疑没有减弱反而增强,其中一个重要的疑问是:“黄红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怎能弃国家认可的笔试、面试结果于不顾,而断定她能力不行?”
应该说,面对争议性事件,相关部门能够介入调查、作出回应,这种直面民意的态度,相较于那些“躲猫猫”式的处理,确是前进了一大步。但好不容易回应了,可网友、公众还是不买账,这又是为什么?
“打太极”式的回应,不是真正的回应。何谓回应,就是对问题的回答和反应。不针对疑问的回答,南辕北辙的反应,左腾右挪的说辞,哪怕再怎么洋洋洒洒,再怎么情真意切,都不会得到公众认可,也不会使民意止沸。至于那些故意忽略关键性问题,就匆匆忙忙作出的回应,即使赶上了“及时”这班“首发车”,也有可能只是一班开往“不满意”的“地铁”。
5月19日,临沂大学曝出165名学生腹泻,官方马上回应,力陈“高度重视”、“专门会议”、“详细部署”、“全力医治”等各种努力,但得出的结论却是“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对学生及网友最关心的病因,说法模棱两可,先说“诊断为季节性肠胃炎”,又表示“病因仍在调查中”。这种闪烁其词的结论,当然让人无法满意。
“零信息”甚至“负信息”的回应,是对公众智商的挑战。如果无视群众的“信息饥渴”,甚至在这份饥渴之火上“添柴加薪”,相关部门的公信力危机也就不可避免。那些没有针对性、没有实质内容的说法,以及“王顾左右而言他”,说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闲话,导致更多的疑问产生。各种疑问不断叠加,到一定程度,当事的部门自然不堪重负。
回应不仅仅是开一场发布会,或者发一则通告。事实上,回应不能“解渴”,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对回应效果缺乏考核机制。公众满意不满意,没有反馈渠道和考核机制,无法影响回应者的“官帽”,回应就会流于形式甚至沦为“坏事变好事”的自我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