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农民们依然在为土豆销售发愁的时候,山东、安徽、辽宁、新疆等地又出现了白菜滞销的情况。价格从去年的一元多跌到现在的一毛多。天气越来越冷,大白菜如果卖不出去就会被冻坏。所以现在大白菜的价格也是一天一个价地往下跌。
近些年来,菜贱伤农的新闻时有耳闻。据《广州日报》2010年12月13日报道,由于2010年上半年大蒜价格飞涨,引发不少菜农盲目跟风抢种,谁知半年过去后,原来10块钱一斤的大蒜,现在却跌到1元、9毛、甚至8毛一斤还卖不出去。应当看到,菜贱伤农事件频发,在严重影响农民种菜积极性、制约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城市居民“买菜贵”的问题。就此而言,菜贱伤农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2010年8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政策措施,提出要制定完善蔬菜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建立蔬菜储备制度,确保重要的耐贮存蔬菜品种5到7天消费量的动态库存。从报道的情况看,北京、天津、青岛等一些城市虽然已经试水蔬菜储备制度,并初见成效,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蔬菜储备制度的建设总体上仍然不够理想。这种不理想表现有二:一是不少地方建立蔬菜储备制度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希望上级政府帮助解决或部分解决建设资金的问题,因而时至今日,蔬菜储备库的建设仍未提上议事日程;二是已经建成蔬菜储备库的城市,主要是北京、天津等蔬菜消费大市,其目的主要是缓解本地蔬菜供应紧张的矛盾,而非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
此次土豆、白菜滞销事件提醒我们:我国的蔬菜储备制度建设亟待提速,不仅蔬菜消费大市要建设相应规模的蔬菜储备库,蔬菜主产区更需要建设适当规模的蔬菜储备库。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蔬菜主产区建设蔬菜储备库对于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作用更为显著。当然,要想让蔬菜储备制度真正成为终结菜贱伤农的利器,还需辅以“蔬菜最低收购价制度”、“种菜补贴制度”,给予菜农必要的保护和补贴。
现在有一种观点,似乎只要出现菜贱伤农的问题,就怨菜农信息不畅、生产上只会“跟风”。应当说这种观点初看似乎有道理,实际却站不住脚。所谓的“蔬菜种植信息”都是蔬菜种植后的统计结果,等到发布出来,对菜农来说已经是“马后炮”,并无很大的参考价值。到那时,菜农即便知道自己又“跟风”了,也不可能将已经种下的蔬菜品种拔掉重种其他产品。因此,笔者以为,所谓菜农信息不畅、只会跟风生产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