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公务人员一旦遇到对他们不利的舆论监督,就想用“捂”或“瞒”的方式躲过去。而当这些方法失效时,他们往往就恼羞成怒,迁怒于媒体。
●“了解媒体、善用媒体、善待媒体”,能不能真正实践好这句话,决定着各级部门能否在信息传播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否在舆论战中抢得先机,能否在谣言飞舞之际树立公信。
8月3日上午,广东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班在省委党校开班,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朱明国作了专题辅导报告。朱明国在谈到政府的社会危机处理能力时,特别提到了官员怎样和媒体记者打交道的问题。他指出,有些领导干部开口就埋怨媒体,把事情的过错都推到媒体身上,我看主要原因还在他们自身;有些领导干部本来水平很高、能力很强,但一遇到记者,就束手无策,甚至敬而远之。他告诫学员要提升媒介素养,要求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了解媒体、善用媒体、善待媒体。
近年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的要求已经被多次强调,但是,一些领导和公职人员在与媒体打交道过程中发生摩擦的事件却仍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近日,《法制日报》女记者张维在浙江兰溪市马涧镇采访时,遭到当地政府机关人员的阻拦,对方强行夺走其记者证并质问她:“谁允许你来采访的?记者算个什么东西!”其实,官员对记者这样不屑一顾的诘问被曝光,早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此前还有官员面对记者采访时,凭借“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以及“我拉屎也要告诉你啊?”一炮而红。尽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活动时不受干扰和限制,甚至特意对记者的采访权进行了着重的保护,但无奈的是,这种对待媒体的粗暴、无礼与傲慢依然屡见不鲜。
当前,一些地方公职人员在与本辖区的媒体打交道时,把他们当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认为他们就是自己手中拿捏的棋子。一旦这种思维成为了定式习惯,对于一些觉醒的媒体,一些来采访报道负面事件的记者,就无法应对,或者依然自恃位高权重、居高临下、态度傲慢,不但拒绝、阻挠采访,甚至口出狂言,质问、训斥记者。归根结底,就是这些官员干部始终没有适应在现代社会中应该转变的角色定位。一些公务人员一旦遇到对他们不利的舆论监督,就想用“捂”或“瞒”的方式躲过去。而当这些方法失效时,他们往往就恼羞成怒,迁怒于媒体,本能地认为媒体就是来捣乱的,记者就是不配合工作,一股脑儿把责任都推到媒体身上,自己却半分过错也没有。
善待媒体就是善待公众,尊重媒体就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媒体的社会力量是巨大的,它的力量来自于所服务的对象,记者采访报道活动本身代表的不仅仅是记者本人和他服务的媒体,而是社会普罗大众。领导干部在与媒体打交道时,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公民意识的提升和“自媒体”的形成,靠“捂”、靠“瞒”、靠“打压”已经不可能阻挡信息的传播,相反,任何对媒体的不敬与粗暴都会像面镜子一样,把个别公务人员的无知和不智暴露无遗,甚至把自己推入舆论的漩涡。近几年一些地方发生的阻挠采访、殴打记者的事件,遭到民众的强烈谴责和抨击,不少当事人为此丢了“乌纱帽”就是明证。
“了解媒体、善用媒体、善待媒体”决不是一句空话,能不能真正实践好这句话,决定着各级部门能否在信息传播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否在舆论战中抢得先机,能否在谣言飞舞之际树立公信。如果把媒体始终视作洪水猛兽,避之惟恐不及,可以预见的是,你自己也终将被淹没于信息浪潮之中,被拍死在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