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滕借树而直,人借势而生。任何事物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一定的“势”和“场”作为依靠和支撑。领导干部就是大学生“村官”成长进步的“场”和“势”。作为领导干部来讲,要充分发挥好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真正“育好人,用好人,提高人”,让其尽显其能,尽展其志,尽显其长,必须为其搭建好“舞台”。
一是要调整视角,摆正位。大学生当“村官”是国家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战略性决策,然而,由于大学生“村官”在校时间长,接触农村时间短,从而导致在个别领导干部中形成“大学生书生气味浓,农村经验差,社会知识弱,致富能力差”等思维定势,自觉不自觉地在工作中不让大学生“村官”登台“唱戏”,使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冷场”,严重挫伤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同时,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在当今世界,随着知识性、信息性、科技性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需要的不再是“声音粗震住民、体力好胜过民、胆子大强超过民”的简单型、粗犷性干部,而是能够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知识性、科技性、素质性干部,而这些正是大学生“村官”的特长所在,因此,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正确认识大学生“村官”的地位与作用,自觉把大学生“村官”看在高处,用在实处,不因大学生“村官”管理能力弱而轻视,不因基层经验差而轻用,不因性格活泼而轻看,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特长优势,做到尽其才,用好才。
二是要提供动力,增强胆。 刚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大都面临着农村生活不熟悉、不适应等实际困难,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情绪,对此,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结合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思想现状,善于“察言观色”,及时提供动力,当好“打气筒”。当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受到挫折的时候,要帮助其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工作中存在的“病根”,不因工作不当而讽刺,不因方法失误而挖苦,不因思想消极而冷观,而是手把手地教方法,心贴心的做工作,使大学生“村官”充分感觉到支部的关心、领导的帮心、群众的爱心,从而使其鼓足勇气,轻装上任,点滴进步,逐渐提高;当大学生“村官”在工作取得成绩时,应及时表扬和宣传,帮助其总结经验,找准长处,发扬优处,明确下一步目标,当好引路人和“校航器”。
三是要发挥特长,用上劲。 大学生“村官”大多具有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作为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特长优势,做到以特长选人,以专业用人。大学生“村官”有的学的是电脑知识,有的学的是农业科技,有的学的种植、养殖等等,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根据大学生“村官”所学的专业特点和专业知识,充分为其搭建发挥特长的“舞台”,让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把自己的特点发挥出来,能量放射出来,充分发挥其“教员”作用、引路作用,让其在专业的“舞台”上进行摔打锤炼,防止舍其长、用其短,出现资源浪费,极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空间。同时,要有意识的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岗位轮换,实施技能展示与管理培训相结合,带民致富与基层组建相结合,加强多岗位培养力度,使他们既懂经济又懂基层,既懂农村又知民情,成为既有专业特长,又具备综合素质的“多面手”和“万能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要打破论资排辈的做法,及时进行推荐提拔使用,切实营造出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用人环境。
四是要体贴关怀,拴住心。 农村各方面条件与大学生“村官”当初的憧憬有一定的差距,其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有一个认识、转化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要分清主流和本质,既不能求全责备,又不能任其自流,对他们表现出来的缺点和不足,要热心帮助,正确引导,在生活上、精神上、工作上多关怀体贴。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做到“思想问题常解决,工作问题常帮助,生活问题常关心,家庭问题常过问”,经常询问大学生“村官”工作之中是否有难题,生活之上是否有苦恼,思想之上是否有“疙瘩”,家庭之中是否有困难,始终坚持把大学生“村官”放在心上、关心在平时、体贴在实处,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常谈心、交心,靠上去做好思想工作,贴上去解决实际问题,不要因大学生“村官”职务低而轻瞧,不因自己工作忙而轻问,而是要贴进工作去教,走进内心去帮,一起生活娱乐,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爱护和关心,从而,增强安心工作、积极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是加强培训,强素质。 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农村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的时间短,仅靠学校和人生阅历获取的新农村建设知识到农村管民、带民和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各种培训来全面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各种本领,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把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作为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村官”与农村乡(镇)、村干部之间开展结对帮带,挂钩帮带,以及村与村交叉任职,采取集中培训,横向观摩,以考代训等方法,强化大学生“村官”的综合能力。同时,要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进行岗位自学,相互借学,参观见学,进行自我培养、自我提高,通过这些方法的开展,全面增强大学生“村官”的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