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中国民众对两会有何期待?截至2月12日上午12时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8个话题选项中“社会保障”以28055票位居第一,“司法公正”和“个人收入”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位。(2月12日新华网)
新年伊始,民众即把目光更多地投向“社会保障”,体现了广大民众对于近年来社会保障工作的肯定与期待。
首先,民众对社会保障的关注意识普遍增强。自1984年各地开展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还不到30年,但是发展很快。民众从过去没有社保,到有社保但是水平很低、范围很窄,再到现在逐步走向“全民社保”,政府一直在完善政策,民众对社保也从不了解、不关注,转为积极参与。 “十一五”以来,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空前,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障立法取得突破。农民群体纳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企业退休人员待遇连续六年七次提高,让广大民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社保的好处,关注自身社保状况的人也越来越多。
其次,社会保障需要更加注重公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保障在初期又更多地依靠地方建立,因此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保障体系,不同地区不同的制度标准,尽管国家逐步统一了社会保障体系,但不同人群之间的基本保障不均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比如,养老双轨制使不同职业退休人员待遇相差好几倍,很可能产生新的分配不公;城乡之间医疗保障差别较大,农民、儿童的医疗保险很不够;社保关系的异地转接还不顺畅,不利于人才的跨区域流动等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壁垒不打破,就无法满足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要。因此,当前迫切需要逐渐抹平不同人群之间的社会保障鸿沟,更加注重机会均等和待遇公平。
再者,社会保障是巩固物质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国强民富一直是我国政府和人民追求的目标,要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既需要推动收入分配改革来防止贫富差距扩大,也需要完善社会保障来预防人们因故返贫状况的出现。以农村人口的医疗报销为例,就应该避免和消除“小病多报、大病难报”尴尬,因为大病才是参保人最不能承受之重,也最容易导致家庭财富的破产,这对于促进人民富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需要社会保障的介入。
近年来,社会保障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要走的路依然很长。在民意的期待之下,希望有关部门在社会保障领域继续加大力度,让社会保障更好地给力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