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其它   
其它
2017年半月谈第13期_半月谈2017第13期汇总
http://www.sdgwy.org       2017-08-23      来源:半月谈
【字体: 】              

  《半月谈》是党政机关公务员必备的阅读学习刊物之一,也是考公务员申论备考非常好的资料。

  下面是网页阅读版:

  2017年半月谈(第13期)(精选)

  半月评论:唯物辩证法激活发展动能:协调发展五年巨变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协调”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城乡协调发展渐现城乡一体

  在一个超过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一个宏大而深远的时代命题,也是协调好城乡关系的关键所在。

  新型城镇化首先“新”在以人为核心,“新”在人的城镇化。到2016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们要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5年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推进。国务院对外公布了《“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规划明确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制,并以此为核心,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人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与此同时,农业现代化伴随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不断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互联网+农业”催生壮观的新业态,四化同步迈出坚实步伐。

  区域一体化增添发展动能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我国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又一关键举措,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目前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另外两个分别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顶层设计引领下,各地打破区域发展壁垒,扩大资源配置统筹空间,深度融合和开放发展相结合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渐形成。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出台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和若干重大政策举措;明确中部地区“一中心、四区”重要战略定位,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增长极作用强化;东部地区转型升级、开放创新步伐稳健,区域发展新动能新亮点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及各类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重要功能平台建设有序推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走上快车道,有力推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弥补短板

  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1.2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至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同时着力弥补社会发展短板。

  在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的一家名为“幸福里助老之家”的社区养老机构里,老人们不仅可以享受餐饮、基础医疗等服务,还能随时在网上预约,请工作人员上门进行保洁和护理。

  从2014年开办1家,到如今近20家,“幸福里助老之家”的发展,见证了这几年我国在民生领域的快速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显著提高,2016年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2年4.24张增加到2016年5.37张;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83岁提高到2015年的76.34岁。

  近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狠抓落实,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面对新时期新特点,党中央还对新时期产业工人、青年人等群体的发展做出指导规划,为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锻造中坚力量。

  “两个文明”彰显中国精神

  对于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让他备受鼓舞。这几年,孙正聿和不少学者们都欣喜地看到,在党中央的周密部署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日渐繁荣,思想理论阵地建设愈发坚实,成果不断涌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这几年,一批以人民为中心的作品涌现出来,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同时,我国文化输出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文化中国 四海同春”等活动让世界领略中国之美。

  在不少农村和街道社区,农家书屋、文化大院覆盖面日益扩大,送戏下乡、送文化下基层已是常态,成为基层精神文明创建的抓手。

  《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等文件印发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式推陈出新,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良好家风、文明新风在社会各处落地生根,众多好人、楷模成为时代风尚的引领者。

  军民融合带来双赢发展

  军民融合发展是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制造2025》提出,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

  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军民融合产业联盟今年1月在北京成立。据了解,该产业联盟将建立军转民与民参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产业促进、金融服务和国际合作五大服务平台,促进军民资源双向转移、良性互动。

  C919大飞机等军民融合的成果也不断涌现。在刚刚举行的第二十届“渝洽会”上,军工企业参展数量同比增长超过50%,代表中国军工产业最高水平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多家企业,展示了军民融合的多项高科技项目,吸引了大量参展嘉宾的目光。

  绵阳国家科技城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之一。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说:“绵阳进行了军民融合科技支行、保险支公司、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发展基金等探索,目前绵阳科技中小企业达9000余家,军民融合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

  智慧农业:互联网来当“大管家”

  --大变局,新蓝海:扣启农业3.0时代

  农业3.0时代一大根本特征,就是突出的“智慧含量”。当信息时代的新技术装备农业生产加工全流程,当田间地头的每一个角落都享受互联网的阳光雨露,农业会怎样?

  农田有情况 轻松早知道

  望着基地长势喜人的各类瓜果蔬菜,江西井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槐康一脸笑容。

  “现在种地讲科学,有了这个‘神器’,浇水施肥就跟玩儿似的!”指着基地里的水肥一体化设备,陈槐康略带神秘地说,这套设备由一台电脑控制,它可以感知土壤和环境,然后根据数据操作智能设备,“农作物渴了有水喝,饿了就施肥”。

  “有了它,不仅管理起来方便,还能省下不少工钱,很划算!”陈槐康笑着告诉半月谈记者,采用水肥一体化项目管理的农作物,一般可比旁边的地多收两三成,施肥也不用再雇人雇机器。

  “互联网+”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可控,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程度,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江苏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詹雄腾,在江苏阜宁县益林镇工作已近3年,自称完全是个“新农民”。他介绍说,闽中公司主产品是双孢菇,年产量达3000多吨,但使用的人力并不多,靠的就是“智慧农业”。

  在菇房门口,半月谈记者看到一个精密的控制系统,上面显示着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十余个数据,对蘑菇的生长环境实现“一键控制”。有了这个“大管家”,来务工的村民只需在蘑菇成熟后采摘即可。

  “一个菇房成本大概100万元,这套控制系统占了大头。”詹雄腾说,虽然昂贵,但很值得。“有了高效、精细的管控,总的算起来节约了大量成本。”

  一张“身份证” 信息全追溯

  走进正邦集团位于江西省吉安县的一家鲜肉直营店,只见很多产品上都贴有条形码。

  “这些条形码就是猪肉的‘身份证’。”正邦集团董事长林印孙说,作为一家集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兽药研发等为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正邦在多个基地引入产业标准化和溯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打造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产业链。

  打开一款名为“邦养猪”的APP,记者轻松查到了正邦各批次生猪的存栏位置、饲喂记录、免疫记录等信息。正邦集团农牧互联网业务负责人黄振平说:“我们想通过‘邦养猪’这个平台打通生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构建一条全新的猪产业生态链,并以此保障食品安全。”

  插上了科技翅膀的“智慧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生产效率,还实现了农产品的生产可监督、去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

  在江西省高安市海亮明康汇蔬菜基地,人们的第一感觉是,这里不像菜地而像车间,而且生产出来的蔬菜上都贴有二维码。

  “我们这里的蔬菜,从播种那一天起,就有一个‘身份证’,消费者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知道它是哪里生产的,哪一天种、哪一天收的,期间用了哪些农药、化肥。”海亮明康汇蔬菜基地负责人赵宁说。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2013年,海亮集团刚开始在高安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时,也和业内其他企业一样,面临着“消费者对有机农业不信任、优质农产品卖不出优价”的困境。如今有了这套智能系统,基地种菜省心,消费者买菜放心。

  农事有疑难 网络来支招

  在江西奉新县宋埠镇宋埠村,建华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单春拿着手机,对着一块农田扫描定位。不一会儿,手机屏幕上就弹出了他身边田块的编号、营养成分和施肥建议:土壤酸性较强,可增施生石灰。

  通过手机一键就能轻松获取施肥方案,宋单春使用的是“江西12316”APP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为打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江西省2015年启动“互联网+测土配方施肥”生态系统建设工作,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测土配方施肥查询服务。

  不仅是奉新,全国不少地方也积极“用电脑代替人脑”,以科学代替经验,不但节省大量人工成本,而且使农业生产管理更精准更高效,收到增产提质增收效果。

  在苏州市吴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苏州申航生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池塘智能化生态养殖基地,物联网技术被应用于养殖管理各个环节--安装在养鱼水槽边的传感器自动监控水温、PH值、溶解氧、COD等七大指标,推水、定时定量投饵、过滤吸附废弃物也实现全自动操作。

  江苏泰州市农委则搭建了“农牧旺”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政策咨询、社区交流、困难求助、农情调查……打开“农牧旺”APP,各项功能板块一目了然,项目报批、农村保险等服务也可在线办理。此外,平台还为农户提供农副产品在线销售等服务。

  “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解决许多问题。”负责平台搭建和管理的神农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新林介绍,平台最大的优势就是便捷。去年农民高长怀发现自家田头苗穗发黑,便在平台发送了一条求助信息,第二天就有专家与他联系,约定时间上田头查看,及时给予帮助。

  定制农业:吃啥种啥,种啥赚啥

  --大变局,新蓝海:扣启农业3.0时代

  不仅是按需定制,而且是大规模的按需定制,在农业3.0时代成为可能。以消费为核心的定制农业,正在开启对传统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性、系统性、颠覆性再造。

  众筹模式发展会员 个性定制天地广阔

  广州神农田园农业有限公司的微信公众号“神农田园”6月21日的文章,是一份题为“2017年下半年种植计划书”的调查问卷,开列蔬菜品种多达62个。调查问卷经会员反馈后,公司再根据会员意见进行调整,最终形成下半年的种植目录。

  “我们做的是定制农业,就是结合我们自己的生产能力和条件,根据会员的需求来提供农产品。现在公司有150亩左右的土地,一年要种100多个品种的蔬菜。”神农公司总经理邓小刚说。

  神农田园从2013年开始从事定制农业。最初客户只有10来个家庭,而且都是亲朋好友,现在的客户已有400多个。目前公司产品不仅有蔬菜,还有大米、鸡、鸭、鹅、鱼和猪肉。生产标准承诺是: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肥料、转基因品种、除草剂、激素。销售采用的是众筹模式,会员先预付一年的费用,然后公司按约定配送农产品。

  作为农业领域的新兴事物,定制农业近年发展势头迅猛。仅在神农田园周边,就有七八家定制农业农场。这一农业形态要求有高素质的农业经营主体、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消费群体、发达的互联网通讯技术、能匹配需求的物流体系,属于农业界里的“高精尖”。

  如今“高精尖”正在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城市白领开始成为定制农业的拥趸。

  从事农业多年的毛志勇说,中国传统农业的小农经营模式,其实也是基于我国地理、气候、人力资源条件的现实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定制农业天然契合中国农业的综合禀赋。同时,随着社会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者愿意为优质农产品支付更高的费用,给定制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拥抱网络对接需求 电商直销精准富农

  农村电商已成为河南驻马店市乡村一道风景线。目前,该市涉农电商企业有300多家,“80后”李敏创办的“来村网”便是其中之一。“农产品也需要精细化定制,线上下订单,线下标准化种植、加工和包装,使农产品供给和市场需求紧密对接。”李敏说。

  据统计,驻马店市农产品网络交易额已从2014年的不足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0亿多元。互联网定制农业日益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互联网+”极大地改造了今天中国农业的产销模式,以消费为起点的定制农业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认领一亩富硒茶山,喝上自家富硒好茶”,这是安徽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推出的网络销售项目。这一网络定制项目反响极好,2000亩生态富硒茶园很快被认领一空。

  天方茶业董事长郑孝和说,茶山认领实现从茶园到茶杯零距离,客户认领的专享茶园将由天方茶业派专人按照有机方式管护、打理,每年定期提供私房茶。客户还可以通过天方茶叶引进的“物联网”实时监测平台,随时对自己认领基地上的茶叶生长采摘、加工包装等全流程进行监控。

  “过去我们生产和销售是两条线,茶叶采摘后全指望销售,市场波动和风险较大。现在一根网线实现精准产销,极大降低了农产品滞销风险。”郑孝和说。

  重庆江津区杜市镇的毛世强饲养宠物兔,他的养殖基地从选择宠物兔品种开始就进行网络数据分析,选出当前年轻人最喜欢的几个品种,然后根据网络下单和实体店的预约情况控制种兔的产仔数量,真正做到让消费决定生产、管理、销售各个环节。

  重组农业生产流程 资源联合供需多赢

  成立于2014年5月的安徽省太和县共赢粮食产业联合体,由安徽三泰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它开创了另外一种按需定制的农业模式。

  具体来说,这种联合体有三个“圈”: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麦种植大户的联盟为基础,形成了企业生态圈;以小麦系列产品为主线,集面粉、面制品、特需人群专用粉于一体,打造出了产品生态圈;以小麦品牌化、专用化、良种化组织生产,构建小麦产业生态圈。

  三泰公司董事长祝跃华说,联合体把粮食生产过程各环节分别委托给各类专业合作社进行专业化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农户、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之间交易联结、互助联结和资产融合,从而构建粮食生产的全产业链。

  “这种模式给种粮大户带来的效益是解决其仓储、资金、市场服务等问题,节省了成本、增加了收益。给龙头企业带来的效益是解决了粮源、客源、收益等根本性问题。”祝跃华说。

  “从现代农业发展来看,联合体的推进能达到多赢的效果。”太和县农委副主任李怀法告诉半月谈记者,联合体能够围绕需求整合产业链,使农业生产全流程更加高效。

  目前,太和县共赢粮食产业联合体已经吸纳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650家,示范面积达40万亩,实现了联合体内部耕种收管储加一体化经营。这样的新型联合体,已经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极具潜力的发动机。

  梦在田园:江苏盐城创建“农业特色小镇”见闻

  六月的乡野,黄了麦穗,绿了秧苗。

  在苏北盐城的丰饶土地上,一个个各具风采的“产业园”“生态农庄”“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正破土而出,崭露头角。

  产业链接:

  悬挂在瓜蒌藤蔓上的乡村故事

  笔者来到阜宁县郭墅镇众发瓜蒌种植基地考察,一眼望不到边的,是排排爬满瓜藤的棚架。风过处,一片片墨绿色的瓜蒌叶光影浮动,簌簌作响。

  这瓜蒌,是当地能人张月山从安徽大别山区引进的。这是一种多年藤生植物,既可大田种植,也可庭院栽培,而且全身是宝,根块、蒌皮和蒌籽都可入药,市场前景特别看好。就此,张月山与瓜蒌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镇、村的支持下,张月山一次流转了306亩地,建成了全市最大的瓜蒌种植基地。几年来,他远道取经大别山区的瓜农,就近请教农科部门的专家,改良瓜蒌品种,改进种植方式,严控施肥用药,坚持生态兴业。为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张月山又果断投入近400万元,新建厂房,购买瓜皮烘干机,引进炒货加工线,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小瓜蒌,大产业,亩均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张月山示范在前,邻近的农户纷纷跟进,周围四个村庄种植基地已有4200多亩。继而,众发瓜蒌种植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永发农副食品有限公司举起大旗,“阜之味”品牌也在远近城乡市场赢得响亮声誉。合作社还依靠电子商务平台,成功地将产品打入上海、南京等地市场。

  园区带动,致富一方。种植基地已吸纳务工人员200多人,其中低收入农户60多人,每人年收入在万元左右。合作社还向周边农户提供技术培训,收购瓜蒌产品,帮助和引导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瓜蒌绿了,产品火了,人们的心气也高了。不久前,江苏省公布的105个农业特色小镇名录中,“郭墅瓜蒌康养小镇”已赫然其上。

  【笔者点评:众发合作社坚持的是现代农业的“自主性成长”:瞄准市场选择起步产业,组织起来壮大竞争能力,循序渐进深化功能开发。已经打造成形的“产业园”,还需精耕细作,把根扎深。继续发力的或许应是“生态农庄”,从生产向生态推进,从产业向村庄布局。至于创建“农业特色小镇”,则应脚踏实地,水到渠成。】

  簇群经济:

  盛开在花卉世界中的创意之花

  当年一方盐碱地,如今一片花世界。走进大丰区新丰镇的“荷兰花海风情小镇”,触目所及,姹紫嫣红,百花烂漫,仅郁金香就有200多个品种2000多万株。这里的“中国郁金香研发中心”,已率先建成国产化研发基地,打破国内景区种球全部依赖进口的格局。花开自有花落时,淡旺季的交替是花卉产业的一大瓶颈。游客们来花海,却会惊喜地发现,这里能观赏到春风里的郁金香、玫瑰花,夏日里的薰衣草、波斯菊,秋阳中的百合花、格桑花,冬雪中的蝴蝶兰、三色堇,一年四季春常在,小镇无处不飞花!

  置身一片花世界,又见一串花经济。婚庆产业与花共舞:唯美的风景和甜蜜的浪漫中每年有上千名单身男女约会相亲,婚纱摄影基地里欧式、中式、田园风可供双双有情人自由选择;热烈、隆重的婚礼仪式,或是闪亮在鲜花点缀的草坪上,或是见证在圣劳伦斯文化中心的教堂中;大丰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驻点办公,免费提供温馨服务。

  荷兰花海最为浓烈的特色是它的异域风情。风车、木屋,荷兰风情街、郁金香音乐节,深深吸引了各路游客;民国初年由著名实业家张謇邀请,荷兰水利学家特莱克在新丰5年间指导修筑水利工程改造不毛之地的故事,也为新丰花海添上了一抹历史底色;开放的花海开拓着“一带一路”文化和产业的互联互通,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阿姆斯特丹室内管弦乐团带来了精彩演奏,荷兰花卉专家尼可和摩尔带着他们的朋友前来观摩交流;荷兰花海与荷兰IGMPR等公司的产业合作项目也在这里成功签约……

  全域旅游,全民参与。去年花海园区共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综合营销额超过1亿元。花海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绿化部部长王华介绍,新丰镇党委提出三个“3”:花卉种植基地每个农户拿出3亩地,旅游公司提供3万个郁金香种球,每户一年增收3万元。农民还可从衍生产业中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棉农转身花农,过日子的心情更舒畅了。

  从荷兰花海起步,新丰镇大力拓展香精香料产业,修建温泉养生场所,引进医院疗养机构,一个休闲康养特色产业,已是呼之欲出。

  【笔者点评:“荷兰花海风情小镇”走出了一条“特色化道路”:跨界+融合+共享。跨界:花卉产业是植入的,婚庆产业是打造的,康养产业是衍生的;融合:让历史故事沉淀为现实场景,以旅游产业拓展出簇群经济,将西方元素融汇进本土文化;共享: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小镇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乡村转型:

  升腾在水乡水韵中的小镇梦想

  从繁华的阜宁县益林镇区,来到十多里外静谧的马家荡,豁然有穿越之感:长长的圩堤,青草连绵,绿柳随风;清澈的河水,微风轻拂,波光潋滟;行进中的游船,在平静的水面上犁起道道绿色的波浪,惊飞几只白色的水鸟。

  在益林镇党委书记金凤邦的心目中,马家荡,就是一个让人陶冶身心的地方。

  马家荡“水韵特色小镇”的锦绣文章,从一个个“+”号破题--

  旅游+产业。当地有民谣:“马家荡,水茫茫,鱼虾螃蟹水里藏。芦苇连片蒲草盛,六月嫩藕甜又香……”绿菱角,深水藕,鸡头米,白米虾,大青蟹,还有数不胜数的鱼类、禽类、贝类,河鲜十分丰富;加工品也是花样繁多,仅螃蟹就可加工出醉蟹、蟹黄油、蟹黄粉等等;河岸边一个水产品大市场,中心区一条渔家宴美食街,吸引八方来客。十多平方公里的荡区,发展特色水产业天地广阔,潜力巨大。

  旅游+生态。附近没有工业项目,这里的空气纯净透明,分外清新;因有湿地过滤净化,这里的河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春见水草丰茂,夏见浓荫匝地,秋则蒲芦摇黄,冬则芦花飞扬,月牙湖、满愿岛等“荡中十景”各有特色,镶嵌其中,尽显水乡神韵。

  旅游+人文。马家荡的渔家风俗文化,生生不息。荡区“龟地”上的淮东古寺,始建于明崇德年间,每年的庙会期间远近香客聚集,佛事活动兴盛。民间还有“马良独修金山寺,不用江南一锹土”的古老传说。马良诚实守信、乐善好施的品格,也一直被家乡人民传颂。这里还将开办江淮书院、红色文化展示馆、学生冬令营夏令营。

  金凤邦特别强调乡土文明的梳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建设,这是特色小镇的底蕴和灵魂。

  水韵特色小镇的创建,是马家荡人美好生活新的开局。

  【笔者点评:金凤邦书记组织创建“农业特色小镇”传递出他的“创新性理念”:不仅是以景怡人,而且要以文化人;不仅是为了吸引游客,而且要着力幸福村民;不仅是追求经济发展,而且要撬动乡村转型。】

  进一家门,办万种事 --近观株洲市荷塘区无差别审批

  在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政府服务审批事项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老百姓进任何一个办事大厅的门,就能实现一窗受理、全区通办。当地创新推行的首席代表制,把原来分割在部门负责人手中的审批权,集中到不与办事群众接触的后台首席代表身上,实现了“认流程不认面孔,认标准不认关系”的无差别审批。

  在任意一个窗口,能办任何政务事项

  近日,刚刚开始创业的石丁宇来到荷塘区政务大厅咨询如何申请大学生创业补贴,得知需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石丁宇还未办理这些证照,不过不要紧,工作人员告诉他,在这里任何一个窗口都能办理这些证照,不用自己一个一个去“跑”。

  石丁宇喜出望外,连说没想到!2015年9月以来,荷塘区在湖南省率先探索“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极大地提升了政府效能。

  在荷塘区,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其他事项一律彻底取消、合并或优化,全面完成自然人审批服务事项的梳理和流程再造,将审批时限和流程压缩到最短、最简;将原先1个区级政务服务中心衍生成42个政务(便民)服务中心,改变原来只能分层级办理的模式;同时,将以部门划分的专项业务办理窗口合并为综合受理窗口,群众办事进任意一级服务中心,在任意一个窗口,都能办任何一个部门的事。荷塘区将政府办理服务事项集中到前台受理,交给后台无差别、电子化系统处理,实现了服务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打破了此前的部门壁垒。

  荷塘区委书记邬凌云说,这种将流程化繁为简、将部门合门并窗的改革,根除了过去流程设置中免责为前提的固有心态和官本位的思想顽疾,简化了群众办事的繁琐层级。

  “数据一次采集、反复使用”

  为消除各类政务信息孤岛,当地同步推进“自治家园”大数据库建设,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唯一标识,通过社区采集居民姓名、居住地址等18项基本信息,为“一门式”政务服务系统提供信息比对和调用。同时,将居民曾经在系统中提交过的材料,通过高拍仪进行数据沉淀,方便居民下次办事提供信息校验和匹配。

  荷塘区政务中心负责人李正玉介绍说,凡是数据库里沉淀的材料不需要群众重复提交,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需要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实现了数据一次采集、反复使用”。

  市民曾智华说,在数据可以共享比对后,“证明你妈是你妈”等情况再也不会发生。

  此外,当地还定制开发了一款手机APP“智慧荷塘”,将服务直接送到群众指尖上,克服了政务服务空间、时间上的局限。事情怎么办、到哪里办、进度怎么样,都能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询。

  “认流程不认面孔,认标准不认关系”

  按照“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的原则,荷塘区对各部门隐性权力进行无死角“大起底”,对每项权力运行的细节逐一进行了规范,将每项事权从哪里来、找谁来办、该怎么办、在哪里办、多长时间能办完、怎样投诉等清楚告诉群众,将部门权力晒在阳光下。

  为了让权力无法“任性”,荷塘区创新实施首席代表制,从每个部门挑选两名业务能力强的骨干,作为部门审批的首席代表,把原来分割在单位“一把手”和副职手中的审批权,集中到首席代表身上。两名首席代表在后台轮流值守,不需要和办事群众接触,实现了“认流程不认面孔,认标准不认关系”的无差别审批。

  这一做法进一步减少了权力寻租的空间。据了解,目前荷塘区政务服务事项的实时即办率已达到70%以上。

  共享单车:新业态遇阻老办法

  风靡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近期在一些三四线城市频频受阻,如在四川省峨眉山市、江苏省苏州市、安徽省六安市等地先后碰壁。一些地方宣称共享单车未经同意违规投放,部分被查扣的共享单车至今仍被扣在城管部门。

  分享经济利用“互联网+”,不仅创造了众多新业态,化解了不少过剩产能,还带动了大量就业。面对新业态,如何跳出老办法的惯性管制思维,是一道事关监管改革的新命题。

  “短命”共享单车引关注

  摩拜单车西区负责人介绍,自今年4月起,摩拜单车先后与峨眉山市住建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接触,希望共享单车服务能进入该市,相关部门并未拒绝。

  在历经近1个月的等待后,5月12日,摩拜单车在峨眉山市投放了600辆单车进行市场测试。一经投放,单车很快在城区散开,深受市民喜爱。5月13日,摩拜单车接到峨眉山市城管部门通知,要求必须收回全部600辆单车。

  该负责人说,峨眉山市称共享单车投放给峨眉山市交通造成拥堵,且对用户没有安全保障,要求摩拜单车承认自己做法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作出三方面承诺:一、全额退还用户相关费用;二、在5月14日9点前,将投放在峨眉山市区内所有单车全部回收;三、面向公众发表致歉申明。

  峨眉山市城管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通报称,单车公司在事先没有向相关部门申报,且未和市委市政府沟通情况下,强行在峨眉山市投放单车,完全不符合相关规定,造成峨眉山市区内的交通拥堵,给广大市民和来峨游客出行造成不便。峨眉山市政府领导和城管部门约谈其主要负责人,给该单车公司下达整改通知,但该公司未重视,且整改动作比较迟缓,甚至还有反弹迹象。

  峨眉山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城管部门确实统一收回了企业投放的共享单车,目前峨眉山市没有共享单车的投放。市政府正在制定共享单车投放、管理的相关规定。待规定出台后,将允许企业在峨眉山市投放共享单车。

  先管住还是先放活?

  面对新业态、新模式,地方政府是允许其一边发展一边规范,还是“一刀切”直接卡死?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在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对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多是鼓励、宽容、审慎的态度,但在个别地方确实也“碰了壁”。

  摩拜单车四川区域媒体事务经理王东荃说,峨眉山市城管说企业是违规入驻,但并未告知企业究竟违反了哪些具体规定,不仅要查扣车辆,还要按“占道经营”对企业进行处罚。

  为何在其他城市大受欢迎的共享单车在峨眉山市变成了“占道经营”?半月谈记者通过当地宣传部联系峨眉山市城管局。宣传部门表示,城管部门不宜此时就此事接受采访。

  摩拜单车政府事务部总监邢林说,共享单车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最早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受到市民普遍欢迎,绝大多数城市对共享单车都持欢迎态度。但是,在少数地方也受到一些阻碍,比如四川峨眉山、安徽六安、江苏苏州、贵州遵义等地。其中,安徽六安已允许共享单车试运营,但是峨眉山、苏州、遵义等地仍未放行。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共享单车受阻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有的地方政府只考虑城市管理方便,从自身工作便利角度出发,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认为共享单车会增加工作量,忽略了老百姓的出行需求;二是有的地方投资建设了公共自行车项目,认为不再需要共享单车进驻;三是因为某些地方政府没有明确主管部门,城管、交通都不分管,所以暂时不准共享单车进入。

  让市场和政府各司其职

  面对分享经济的新模式,是沿用惯性思维的老办法,甚而拒绝、扼杀新的商业模式,还是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和社会共治模式?答案不言而喻。

  就传统而言,公共交通有地铁、公交和出租车三种方式。两个月前,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的数据显示,仅摩拜单车一家,在成都每天运送的人次就已超过地铁,在北京也超过了出租车每日的运送人次。

  最近交通部印发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表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是分时租赁营运非机动车,是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方便公众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的重要方式。

  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诸大建认为,绝大多数人都认同由相关部门提供的有桩公共自行车是公共服务,而对于由企业提供的共享单车,却有不少人认为其不属于公共服务,原因是提供服务的主体不同。但是,判断一个产品姓“公”还是姓“私”,不是要看它的运营主体是不是政府部门,而是要看它提供的服务是否具有公共性。

  专家认为,共享单车的公共性比小汽车、网约车、出租车要大得多,甚至可与公共交通相提并论;不能把政府提供的就看做公共服务,企业提供的就不当成公共服务。

  事实上,共享单车的诞生,不是为了抢占路权,更不是为了把政府投放的有桩自行车全部废弃掉,而是要通过更便民方式,推进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让自行车这一环保出行方式回归城市。从这一初衷考虑,共享单车与有桩公共自行车并无本质区别。未来政府进行公共自行车项目规划和招标时,是否可以将共享单车企业考虑在内,让这一便民创新方式走得更远更稳健?

  “为避免把共享单车这盘好棋下坏,政府、企业和用户都应承担各自的责任。”诸大建说,政府首先要做好引导,提升共享单车公共服务属性,促进城市交通转型;其次要做好服务,制定系统的城市自行车战略规划,为共享单车发展提供空间资源和路权;最后要做好管理,对乱停乱放问题不能一扣了之,而是要做好建设性的疏导工作。

  创业没文化,后果挺可怕!

  双创之下,热流涌动

  资本和智力不断碰撞,成长起一个个项目,成就了一个个梦想。

  但当下创客生态圈仍存在诸多乱象,创新意识不够、创业诚信不彰、创业心态不正等创客文化缺失问题,已成为创业路上的绊脚石。

  光鲜背后,乱象浮现

  一年前,电商创业项目神奇百货创始人王凯歆因其创业经历而备受瞩目。

  2016年初,这位1998年出生、高中没有毕业的创业者拿到逾千万元的 A 轮投资,拥有一家估值6000万元的公司。

  然而,一篇《17岁CEO王凯歆:风口少女的神通与孤独》把这位年轻创业者送上舆论风口。

  文章描述道“王凯歆现在有三个助理,一个负责她的日程安排,两个轮班照料她的日常生活”“承诺公司会无限量供应零食,过年会带全体同事去日本旅游”……

  迅速扩张、挥霍资金、管理混乱……文章折射出整个创业圈里暗涌的乱象。

  随后,王凯歆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反思:

  战略上轻易涉足电商供应链、人事上的盲目扩招、业务上未从用户真正需求出发等。仅仅半年多,“神奇百货”即从顶峰跌到谷底。

  2016年10月,其官网被停止访问。

  另一则发生在创客和“投资者”之间的撕扯事件--“空空狐”事件,更是被业界看作创投乱象的标志性事件。

  今年5月,“空空狐”创始人在《空空狐历险记(第二季)》称投资人未及时打款;投资方随后回应:就几十个人,一年半亏空投资人5000万元的投资。

  文化缺失 致浮躁膨胀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创业圈由于创客文化的缺失,不少人确实变得浮躁,需要在热情和理性中找到平衡点。

  项目喜欢“一窝蜂”。

  今年创业圈里,投资最热、最集中的莫过于“共享经济”,从“共享租房”“共享打车”开始,共享系列层出不穷,却也因“一窝蜂”创业、同质化创业、恶性竞争被诟病最多。

  经纬创投副总裁黄云刚认为,这反映我国创客文化中原始创新不足的问题。

  诚信缺失、数据造假。

  目前,一些初创企业、初创项目经营数据注水现象十分严重。常见手段有刷空单提高经营数据、注册用户数据不真实、夸大融资数据等。

  一位投资人透露,业内初创项目普遍夸大融资金额,夸大两三倍属常见。“数据造假、无限夸大,可以给竞争对手制造压力,增加自己的影响力,但这种虚假繁荣给整个创投圈造成诚信缺失的恶果。”

  自我膨胀、挥霍无度。

  一位投资人告诉半月谈记者,一次他在飞机头等舱偶遇一名90后女创业者,一身名牌,细问下来才知道她的项目才过天使轮,就敢将融资的几百万元随便花。

  “更有甚者,有的创业者随便给亲朋好友开几万元的月工资。”该投资人直呼,创业者应该将投资人的钱用于公司运营创业,真正花在刀刃上。

  另一位曾投资过多个失败项目的投资人说:“一个没有创业经验、没经历风雨的创业者,一开始会很谨慎地对待融到的几百万元起始资本,但如果后来有了2000万元、3000万元,就很容易迷失自我。”

  看到一些创业者出门五星级套房、出行头等舱,知名创业者、天使投资人雷军认为,这样“创业”,失败风险非常高,因为他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创业者。

  回归理性,回归初心

  国际创业学院执行院长徐小军认为,现在一些创业者并没有耐心去真正打磨产品,往往追逐潮流。

  其实,资本投入后,创业更需要把大量时间投入产品。

  “一些创客最后把一些创业项目弄成了PPT创新,这是不可取的。”浙商创投高级分析师章哲宇认为。

  共青团浙江省委基层工作部部长陈杰说,创业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肯定创客们激情、鼓励创业精神的同时,应正视创客不诚信、创业“一窝蜂”等问题。

  最终还是要回归商业的本质,回归创业的初心,真刀真枪地较量。

  徐小军建议,创业者们须加速提升创业精神和能力,树立良好的创客文化,真正立足创新满足客户需求。

  脱贫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

  由于身心障碍、劳动能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农村残疾人是贫困人口中扶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在全面推进扶贫攻坚中,河北省南皮县积极创新残疾人帮扶机制,不让一个残疾人在脱贫路上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1500余名贫困残疾人实现稳定脱贫。

  “康复一个残疾人,解放全家劳动力”

  “身体完全不听使唤,手不能持物,腿不能走路。”南皮县季九拨村60岁的季洪茹回忆起刚患病那段日子不禁落泪。2015年季洪茹突发脑梗,治疗一段时间后,开始在村医季俊旺的帮助下,在自家院里康复练习。现在季洪茹走路已无大碍,还能骑上电动车出去逛逛、下下象棋。

  这得益于南皮县的“康复进家庭”模式。南皮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中国残联的定点帮扶县。在中国残联帮助下,全县312个村每村选择一名康复员,负责指导村里残疾人康复训练,全县已建起县、乡、村三级康复服务网络。

  季俊旺负责季九拨村及附近村50多名残疾人的康复训练。他为每个残疾人建立专门的病历本,对残疾人身体状况、康复进程详细记录,每个月还参加乡镇组织的康复员例会,有疑难杂症向专家请教,以找到最优解决办法。

  在全县2.5万残疾人中,有康复需求的占七成。“能像正常人或接近正常人生活,是残疾人的第一需求。”南皮县残联理事长张宪臣说,“康复一个残疾人,就能解放全家劳动力,这也是贫困残疾人脱贫奔小康的基本条件。”

  搭平台教技能,多渠道帮扶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的第二大需求,南皮县残疾人就业年龄段中有职业需求者占75%以上。南皮县长徐志连介绍,全县加强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建设,推动扶贫工作由扶贫、扶穷向扶智、扶能转变,全力推进残疾人精准脱贫。

  南皮县确定6家单位作为残疾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每年培训500余人次,使大批残疾人有了一技之长。良场村荆瑞峰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双腿。“起初我并不想去培训,但被县残联同志数次劝说所感动,没想到重新接触世界这么美好。”电气焊培训结业后,他和爱人开了家电焊店,今年又新建了200多平方米厂房,雇佣了10名工人,其中还有1名残疾人。

  以往安排残疾人就业,主要是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安排到福利企业上班。但南皮县以五金产业为主,对身体条件要求高,安排残疾人就业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南皮县为残疾人就业开辟新渠道,在全省首创“残疾人就业洽谈日”,每月20日残联举行就业洽谈会,目前已有500余名残疾人找到满意工作。

  此外,南皮县在每个村设立服务点,负责收集残疾人求职信息,并及时向残疾人公布企业岗位信息,残疾人不用出村就能做出求职选择。

  市场“造血” 政策兜底

  南皮县委书记赵亮表示,为了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南皮县一方面将扶贫惠残政策“打捆”使用,为残疾人脱贫“兜住底”;另一方面分类施策,运用市场手段培育“造血”功能,确保已脱贫的残疾人不返贫。

  南皮县建立了扶贫办、人社、民政等多部门共享的数据库,贫困残疾人不需要申请、跑办,而是相关部门主动对接。

  对有意向、有一定基础的肢体残疾人,南皮县在电脑购买、网络接入等方面给予6000元补贴,加强培训提高残疾人网上致富能力,全县已有100余名残疾人参加电商培训。大道邢村李勇手部有残疾,在政府部门扶持下,他开办了一家服装网店,生意越做越红火,目前年纯收益达五六十万元。

  南皮县还出资1300万元,与人寿保险公司合办“再补充商业保险”:贫困人口因病住院,自付费用可报销60%,按照住院天数每天给予100元补贴;对因意外造成的伤残,除按照国家给予相关补偿外,最高还可以获得每年2万元的商业保险补偿,确保残疾人不返贫。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