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体刊载了一则“85后打造年轻创业新法则”的新闻。据调查报告显示,在四川成都的高新区已创业的146名大学生中,不满25岁的高达71%,85后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园的主要群体,他们正打造着年轻创业的新法则:受访者中38%的创业出发点是挑战自我,37%是获取财富,只有14%是为了解决就业。
这是一个小范围内的青年创业调查样本,却折射出丰富的代表性信息:一方面,青年创业者越来越多,且年龄日渐趋小;另一方面,之于创业目的,这一代的青年创业者也走出了传统的谋生和谋财的目的,而更倾向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按照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他们追求的是尊重、社会承认的更高层次的价值,超越了为稻粱谋的层次。
对于这样的青年创业特征,当然值得欣喜的,不过更需要大家关注到另一个事实,就是青年创业失败率之高。同样是一份权威的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5%,其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这5%中的4%,广东成功率只有1%……这边厢是青年创业热情之高涨,那边厢是青年创业难以成功的低比率,类似对比确实太沉重,也一定出现了某些失衡。
大体说来,青年创业的失败原因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就主观而言,多在经验不足、人脉不广,抗挫折能力不强;就客观而言,则有资金筹集的困难,刚创业者往往实力不够,民间金融借贷成本太高,正规银行借贷又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难以惠及到他们;此外,就是竞争环境的不公平性,初生牛犊式的青年创业者,他们更可能遭遇种种竞争不公,在与各种已成型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可以预料的趋势是,伴随着大学毕业人数的逐年递加,以及创业门槛的降低,青年者创业者的人数会越来越多。从这样的角度来说,要呵护青年的创业热情,更需要的是政府的“送一程”。除却对创业者基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培训外,重点在于要为创业者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动力。譬如,给予创业者专门的银行贷款项目支持,或者为其打造便利的融资渠道;譬如,在政策制定与制度设计上,给予青年创业者应有的支持力度。让创业者更好地轻装上阵。
青年勉乎哉,这是陈独秀在90多年前的振臂一呼,意为鼓励青年当自强。《毕业歌》中也唱道,“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在这个价值与选择多元化的市场经济年代,创业、经商无疑也是成为社会栋梁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理当得到更多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