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概述
2011年里"菜贱伤农"、"卖菜难"的现象在全国多地出现,2011年4月济南菜农韩进因无法承受菜价下跌自杀引发各方关注,入秋以来从内蒙古的土豆滞销,到山东大蒜、生姜的价格急剧下滑,再到大白菜的贱卖,都成为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焦点。据《食品商务网》的统计,近日北京、山东、江苏、河北各地批发市场姜蒜价格大多在每斤1.2元至2元之间,最低为0.2元/斤,前一年一路高涨的"姜你军"、"蒜你狠"风光不再。当市民们感受到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好处时,丰收带来的降价正严重削弱着部分地区农民的收入。
针对部分地区、部分蔬菜品种出现滞销难卖,农业部紧急部署做好当前蔬菜产销工作。农业部要求各地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菜农寻找市场销路,稳定蔬菜生产发展。
商务部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在多个省区市启动开展了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建立对接平台,拓宽流通渠道。2011年11月16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表示,因供大于求而产生的"菜贱伤农"的现象已大大减少,全国180多种各类蔬菜,仅有个别品种在局部地区出现季节性、暂时性的滞销现象。
来源:国际金融报
二、相关评论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导贺雪峰:目前出现的菜贱伤农的问题,不是流通环节的问题,也非生产环节的问题,而是在中国特殊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必然结果。某种意义上,这种市场波动是无法克服的。也只有从改变社会结构等本质问题上入手,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农民卖的菜一分钱一斤,农民吃亏了;消费者买菜一块二一斤,我们也吃亏了,可是中间环节的运费只占了最多每斤0.15元,你解释不了。就算政府目前推动大规模的农超对接,也不过使成本下跌15%。之所以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工作,还没有解决问题,就是因为没有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马晓春:当前的矛盾是商品贸易市场化与小农生产模式之间不接轨的矛盾。但我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导致了今天分散经营的状况,农产品大涨大跌的问题现阶段仍难以根治。
三、模拟题
2011年各地多次出现"菜贱伤农"的问题,请谈谈你认为应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菜贱伤农"的问题。
四、参考解析
"菜贱伤农"通常是指蔬菜价格过低,使菜农的种植收益小于对应的投入,严重伤害到菜农的利益。"菜贱伤农"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共同关注并致力解决的问题,2011年里"菜贱伤农"问题多次出现,其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全国性农产品信息平台建设、流通渠道建设滞后以及我国地方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够。针对这些深层次原因,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从根本上加以应对:
第一,建立更完善的全国性信息平台。多年来,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一般是基于上一年哪个品种价高好卖,而这种盲目跟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某些品种规模和产量增加,进而造成滞销。应该建设全国性的产品有效种植销售信息平台,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搜集,及时发布、及时分析,提升相关公共服务质量,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蔬菜种植的品种与数量,减少农民种植蔬菜的市场风险。
第二,改进、革新现有的蔬菜流通体系。应推动销售模式的转变,精简中间流通环节和交通运输成本,降低零散的菜农和超市、市场、保险机构之间的沟通成本,这是避免"菜贵伤民、菜贱伤农"怪圈的关键措施。应力推"农超对接"即菜农蔬菜直接进入超市,这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
第三,探索推动蔬菜价格保险机制。推动菜农投保,对蔬菜进行成本价格指数保险,可以引导蔬菜生产流通主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特性,既有助于保障市场供应、平抑菜价,又能减少菜农损失、调动菜农种菜积极性,统筹兼顾市民和菜农利益。
第四,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要提高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应大力推动农民协作合作社体系的建设,合作社可以和城市中的交易商直接挂钩,让农民按订单数量来生产,缓解价格波动。
第五,促进优秀人才流向农业流动。应引导有知识、懂经营的人才加入到农业生产队伍中,提升农民群体分析市场信息、对外谈判、规避市场风险的整体能力。
总之,应对"菜贱伤农"的难题,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必须要有长远的健全的制度与机制做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让菜价在合理的区间内变化,提升菜农种菜的积极性,推动现代农业的稳健发展。